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80(2 / 2)

加入书签

大决心买的)记载:晋成帝咸和二年到咸和六年(西元年到西元年)之间发生了旱灾、涝灾、瘟疫、饥荒

多次,当然主要是旱灾,我推想,因此而减员的人不少吧,战斗力也会受到很大影响。也正好符合我的一

个猜测,就是天象异变后,容易引起气候异常,进而影响粮食收成,倘若吃不饱,加上苛捐杂税,农民没

活路之下,很容易就起来造反了。古代以农业为主,靠天吃饭,所以古人以天象异变为国家将遇到祸事的

征兆,也是符合一定道理的。不过我改成主要为水灾了,因为河道开发不一样,那么水旱灾发生几率还是

不同的。

  

  冉闵杀胡令

  

  其次,谈一下五胡乱华时期冉闵杀胡令问题。

  

  冉闵是一个争议很大的人物,其出名是因为著名的“杀胡令”,也因为种种原因,湮没在沉沉的历史

卷宗中。近年来,随着民族意识的高涨,以及对未来生存的危机感,冉闵作为拯救华夏民族于水火的英雄

再一次在网络上亮相。不过,或许是因涉及到较为敏感的民族问题,因此,冉闵基本上没有在主流媒体上

出现,主流论坛也很少允许太过极端的帖子出现。

  

  由于文中涉及到冉闵,我自然要对历史人物了解一番,那么,在参考多处史书和学术专著之后(网上

很多称赞冉闵的帖子缺乏学术考证,我没有采用),最后主要还是参考《晋书》,同时参考郑州大学博导

高敏教授学术专著《魏晋南北朝历史发微》,并重点参考其中的《论两晋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过程》

一文。我倾向于高敏先生的观点。

  

  “冉闵发动的这次杀胡之举,确是前、后赵统治者对汉人实行民族奴役政策达三十余年之久造成的恶

果的总爆发。尽管冉闵采取的这种不分阶级、不分男女老幼的滥杀政策,也同样在少数民族人民心中造成

恶果,但作为当时汉人反抗民族压迫和民族奴役的斗争,却有其必然性,因为它是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所

决定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