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1(2 / 2)

加入书签

  “人定胜天。当时情势,不能动摇分毫,否则宋朝南渡教训,就是前辙。”

  又是很长一段沉默。终于,于谦开口:“黄河在山东决口,你知不知道。”

  徐有贞闻言乍喜,明白机会来了,当即答:“下官省得。”

  “当地督运漕船的御史要求先堵决口,以便通漕,你认为如何?”

  徐有贞静默片刻,壮士断腕般答:“下官以为不可。”

  “哦?”

  “山东临清运河水浅,由来已久,并非因决口未曾堵塞之故。如今堵了,明年春天还是会决口,徒劳无益,岂不闻大禹治水之故?”

  “那么,你认为该浚。”

  “是。”

  于谦道:“可你并未曾到过当地,也非河工专员,未免有纸上谈兵之嫌。”

  “下官虽为文官,可入京之前也和少保一样,曾游职各地。”徐有贞极有把握地答:“况下官近来听闻水灾,不敢不为忧心,灯下读了不少关于此方面的书籍,发现汉时李冰及其都江堰,乃后世大可细摩之人物。”

  于谦颔首。

  徐有贞知道自己说对了路子,于少保是实干一类人物,他研究过李冰是他的试探,起复穷通,都在今日,越发抑扬顿挫答:“都江堰未修之前,水道不畅,江河汇聚,洪涝不断,沼泽沮洳,遍布大地;而修建之后,一路分流,三十余县,一片真土,号称沃野,既生平原,又占水利,民不知有荒旱,无尺土无水至者。下官不才,愿以之为榜样!”

  “有贞有此雄心,不说两年,二十年,便是二百年的目光也有了!”商辂一拍扶手。

  “大人过誉。”徐有贞回礼。

  于谦没有跟他们一起激动,平静道:“还是纸上谈兵,请说实策。”

  徐有贞脑筋飞速旋转,略顿一顿后大致思路就出来了,答:“山东有一地名张秋,乃黄河交会之处,下官认为可于此处置水门修堤堰,调节水量。此外,开支河与疏运河双管齐下,即容纳洪流,又则恢复水道畅通,如此水灾必解。”

  于谦道:“这是费时与费钱的工夫。”

  “无有一两年不见效,然而不如此,不可根治。”徐有贞飞速答,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磕头:“少保,下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