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8(1 / 2)
个做妹妹的也不能不知情识趣,回头我想想怎么给他创造机会就是了。”
何清沅认真道:“好了,我刚才说的可都是诓你的,大人说不定自己心里早有主意,你最好不要自己想一出是一出。”最关键的是,她很怀疑沈檀书这个小呆子一拍脑瓜能想出什么馊主意。
“不,”沈檀书敛容正色道,“我觉得你的话很有道理。等过段日子,他若是还逼我,我便想办法把他也带去作诗去。”
何清沅本意只是说个玩笑话,没想到沈檀书当了真,真打算拉上沈端砚一同蹚浑水,不由得干笑两声:“这样不太好吧……”
沈檀书摆摆手道:“好了,先不说这些了,你快来帮我查账吧,五味这给我堆了好多的账本呢。”
“行啊姑娘,十两银子一本账,你看这个价钱怎样?”
“好啊你,不过才出去一日,回来就做上了这奸商的勾当。”
说说笑笑之间,日头一点一点西移。
时间流逝得飞快,转眼就入了夜。
书房内,烛火摇曳。
六安低声道:“大人,听人说年家的人已经快要走到京城了,想来不日便能抵达。”
沈端砚淡淡地嗯了一声,表示知道了,低头继续处理公务。
年家的声名在民间不显,又并非权贵,但在这大周官场却是赫赫有名。早在前朝时,年家就是世代书香,虽然并不如何显贵,也未曾在朝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但清贵的名声却在士林中久久相传。
到大周朝建立,太祖亲自征召当年的年家人担任太傅一职。算到如今,年家往上数至少已经出过三位帝师,每一代年家人都有在朝中任职的。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年家子嗣不丰,几乎是一脉单传,到了这一代,才有了开枝散叶的兴旺之相。
隆庆帝晚年性情叵测,宣平太子处境艰难,连带着他的太傅年大人一家老小都被外放到了江南。年家这一去就是数年,直到宣平帝时仍未召回。
这倒不是因为宣平帝忘了这位曾经的老师,他虽然因遍尝人情冷暖而性情大变,但并非刻薄寡恩之人。只是一来他刚一即位便大刀阔斧地在朝政上任意施为,二来他那时已经心有预料,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有意把年家众人留给幼子景和帝用。
沈端砚身为托孤之臣,自然对年家的底细一清二楚。
如今皇帝登基已有一段时日,朝中正是用人之际,自然到了该把年家召回的时候。但如今京中世家相互勾连,这个时候召回年家,也不知道是福是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