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89(2 / 2)

加入书签

  我知道我需要改变这样的写作方式,不知道如何下手,进一步改正和训练写作,列出条款围绕题目展开写,还是那种随心所欲的写。

  第 104 章

  一百零四、读书才晓得义理

  我养成了写一写停一停,才思枯竭了,就去找源泉,去读些书开阔眼界与思路,通过了阅读不仅有了感受,也有了写作的源泉,所以我才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近期读过了些国学之类的书,读到了:五十知天命这样的语句。令我感受颇深,情绪受到了影响,颇有些自我意识感受上的悲观,因为我也快要到这样的年龄了,孔老夫子的学问学说思想充满了深奥的道理,是位中国历史上的圣人。

  圣人讲述着社会的礼仪道德观念来规范社会。孔夫子本人的人生经历,按照现代人的择业观:圣人三十创业,创立了私人学校,就已经立业于教育。而他老人家的成功之路是在于人不分贵贱在一个学校读书,开创了历史先河教育理念,先进于时代,甚至于超越了时空观,让后人效仿。

  圣人又提倡因材施教,又具体化了教育方法,很深人类的欢迎。孔夫子的主张,是教化于民众,让人懂得礼义廉耻来把人与兽区分开来,形象地对君子与小人进行了解释。人不懂得廉耻,怎么可以做人做事,为国家效力呢?这是从统治者的角度来衡量和考虑问题。同时圣人认为人是有区别的,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应该分为三六九等,如何去处理这样的关系呢?提出了君与臣,父与子,夫妻等的从属关系学,在社会的活动中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论证,让人和社会应该去遵循这些关系与规律。

  不过孔夫子也提倡凭借能力吃饭的问题,天命所授予的地位是不可以改变的,说天命是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人的能力是不可以改变现状的学说。

  孔夫子自创立私塾,开始了一次人生旅行,带着自己的团队,周游列国,十四年的时光中,没有得到官位,最终放弃了为民的那种主张,回到了家乡继续他的学问。

  如作为凡夫俗子,应该遵循天命,出生的地位、环境条件高贵卑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