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2(2 / 2)

加入书签

  “还敲不?”晏若愚问他,“你要是想给车窗玻璃上敲个窟窿出来,趁早准备赔偿,我哥可宝贝这车了。”

  “嗯?”常望宇出道前也没怎么享受过少爷待遇,挤公交上学是常事,没有上车前看牌子的习惯,顺口问了句,“什么车啊?”

  “我不了解诶,”晏若愚也不知道,“反正赔钱你肯定赔得起,就是赔不起我哥那份儿喜欢。”

  这话说的……江哥在前面吃吃的笑,“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俩在这儿呛声呢,都是经过事儿的大孩子,怎么说话这么没谱。”

  晏若愚和常望宇都是一愣,面面相觑。

  还真是……晏若愚觉得自己平时说话虽然直,但也并不讨打;常望宇更不用说,一开口就几千万人听着呢,半点错都不能出。

  今天这两句话听在别人耳朵里,就是常望宇耍大牌晏若愚针锋相对,要是正好被哪个记者听着了又得好一顿群嘲。

  “咱俩熟吗?”晏若愚果断推锅常望宇,“肯定是你,跟我表现得这么熟干什么,我说话都不过脑子了。”

  “我……”

  “你什么你,”晏若愚盯着他,声音里带着好戏,“难道是我凑上去跟你套近乎?每天有多少人想跟你套近乎呢,也没见几个成功的,你说对吧。”

  对对对,常望宇认命地点头,三小姐说的对,掌门姑娘说的对,在下……为什么觉得刚才那两句话显得更熟络呢?

  常望宇纠结不出结果,最后把思路转回到专辑的事情上。

  “你说说,”常望宇病急乱投医,“《秋水》这歌,怎么跟旅途扯上关系?”

  “什么旅途?”晏若愚没明白,“怎么扯?什么关系?”

  常望宇将原委合盘托出,“新专辑的主题的旅途。我这些年东奔西跑,新歌里有一首民谣;抽象意义是成长,原定的主打歌;还有一首暗黑系风格的,关键词是青春的挣扎与彷徨,是我怀念高中的一首歌……《秋水》,我不知道该怎么加进去。”

  “等等,”晏若愚问他,“你这张新专辑,不怎么讨巧啊。”

  常望宇十四岁凭借一首《不独独予》爆红,因为他以少年人的独特视角把一种在旅途中的离愁别绪表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