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0(2 / 2)

加入书签

毛澄站起身,略整整衣襟,行至御前约十五步的距离,下跪施礼。

待一番询问籍贯,家庭的奏对过后,弘治帝略勉励几句,便使眼色给传话的中官。中官会意,接着道:“宣今科明经徐穆御前问话。”

徐穆?何许人也?殿下举子既疑又羡。

徐穆脸色不变,在御阶下站定,行礼。

摊开徐穆的卷子,弘治帝却是问:“朕问诸位明经安民之法,子虽言举贤良之策,却有增稼穑之产,举殷富之法,这一农一商,却是何故?”

此言一出,当即有殿下学子不以为然。虽农为根本,但为官者,耕种之事自有下人料理,这且不说,大谈商道更是落入下乘,与民争利,成何体统?

徐穆目光平视前方,一派沉稳端肃。

回道:“陛下容禀:臣长于乡野,见识浅薄,不通朝堂之事,不解边患之困,实是惭愧。只黎庶之艰,或有心得。前唐江东犁,前宋泥活字,一减天下庶民之苦,一广天下典籍之富,俱是利在社稷,功在千秋之事。臣少时懵懂,想既然可通过技术改进,助于士、农,为何不可改进土地,增稼穑之产,更有我大明人才济济,便是乡野老农,其治地之法也可供一地之用,广而告之。天灾难免,若能增稼穑之产,灾祸时朝廷即便从富庶之地征集余粮,也不会让百姓伤筋痛骨。”

徐穆说着,弘治帝尚无反应,户部尚书叶淇却是眼前一亮,此子于钱粮上颇有天分,

定要把他放到户部!

天子等着回话,徐穆不敢耽搁。又接着奏道:“至于殷富之法,乃是族人遇到的困顿。京师之地,繁华似锦,商机无限。臣有族人行商,常困窘于采买货物之艰。民间钱庄,即便名声再好,也有家族落魄之时,巨额货款转瞬便会化为乌有。若是现银支付,运输途中,又不免盗匪强人之祸。若朝廷设立“国家银行”,则可使四方货物互通有无,再于各州县设立“支行”,则可解万民之困。百姓将钱存入银行,灾祸时也可凭凭信支出银钱,重建家园,减朝廷赈灾之负,只需收少量服务费用便可维持日常运转。若是存期日长,更可给予少许利息以鼓励……”

大学士丘浚略略郑重神色,民间百姓,能够有余钱存入的不多,但趁此机会兼并各地钱庄,抑制民间私铸铜钱的风潮,却是有了门路。此子年龄实幼,能想到这些已算天资聪颖。放入户部观政五年,必成大器。

徐穆也知现在提银行之事有些早,但醉翁之意不在酒,自己本意不过是希望仪华姐能发现端倪罢了。姐,你若真的做了当朝皇后,快点认出穆穆呀!你不在,穆穆心里苦╮(╯▽╰)╭。

弘治帝对徐穆一路来的神情仪态极是满意,小小年纪,便有大将之风。待我儿长成,定是他的有力臂膀。再听其奏对,弘治帝眼光一闪,银行之事,锦衣卫呈上的记录中,皇后曾对人提及。

手指轻动。

此人只怕与皇后有些关系。

年纪幼小,说不定能套出话来。

眼见皇后之事有了眉目,弘治帝高兴之下,也不再问策论之事,只道:“子小小年纪,能想到这些,殊为不易。”

“陛下夸赞,草民惭愧。”

“也不能过分自谦。”

弘治帝语气更加亲切,三位阁臣皆有些坐不住,刘健是出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