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62(2 / 2)

加入书签

  因没有旁人,嬴礼也就不需避讳,条理分明道:“诛杀王一猛,是遵循刑罚。表彰王一猛,却是按照礼法。礼法与刑罚,根本都是为了防乱。若诛杀王一猛后又表彰他,礼法与刑罚相冲突,黔首便无所适从,将为祸乱之先例。”

  胡亥熟视这个长孙良久。

  礼与刑,根本乃是为了防乱。

  这是张良教给他们的内容。

  能有这样的见识,已经超越了古往今来绝大多数人。

  法律从来不是为了所谓的正义。

  它的根本是为了稳定。

  只有在不伤害稳定的前提下,法律才会尽可能兼顾正义。

  张良教课的时候,御书房的几个孩子都在场。

  同样学到的内容,能否运用一心,却端看个人造化了。

  胡亥在那功课本子上以朱笔圈了几个字,道:“还要接着练。”

  嬴礼双手捧着接过来,低头望着上面的红圈,内心又激动又忐忑,悄悄望一眼伏案理政的皇帝,竟然生出一丝亲近之感。

  王一猛一案,最终以判决王一猛斩首收尾。

  与此同时,针对相关的律令进行了完善,而官员自此之后对曾经手的案件,将终生负有责任。比如中央要员,做县长时误判了案子,仍会被追索惩罚。

  而凡是事涉人命的大案,每一案判决之前,都要上报至咸阳,由廷尉左右副手分别审理,汇集两方意见相左的案件,报于廷尉司马欣,上呈皇帝。

  这直接给胡亥每日增加了个把时辰的任务量。

  但是通过这些牵扯人命的大案,胡亥能更直观、准确地摸到帝国病灶的脉搏。

  王一猛案件引发的思考还未淡去,拓曼那日的发言却始终萦绕在胡亥心头。

  胡亥招来博士仆射叔孙通,要他在黄老学说之外,另外编纂文集,弘扬大一统理念与爱国主义精神,宣扬秦朝文化的优越性,以符合大秦帝国根本利益的文明去教化天下万民。

  最关键的是,要把这些内容列入咸阳书院的入学考试范围中去。

  交由赵高督办的咸阳书院已经正式运作了三年。

  朝廷的众博士与国内博学之士,被请来作为授课先生。

  学子则是自全天下而来,只要考取了书院名额,那么不但学费用度全面,朝廷每月还会发财物给这些学子。

  咸阳书院分为东西两所,东所是贵族高官子弟,响应朝廷号召,来这里读书;西所才是寒门子弟,苦读入学的。

  两所学生通过大考之后,去处也不同,东所为官,西所为吏。

  胡亥倒是想一步到位把科举制完善了。

  但是现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