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63(1 / 2)

加入书签

于他手下做事儿的,上到左相李斯全族,下至偏远郡县的长官,哪个都不能同意。如果官员选拔,纯以读书考试来定,那么是对现有贵族豪强利益的一次根本性触动。

  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更要命。

  政策再好,没人去推动执行,也是空话。

  政令不出咸阳城,为之奈何?

  眼下还有比科举制推动更重要紧迫的事情,胡亥深知,由咸阳书院开始的改革,徐徐方能图之。

  是日太原郡守崔源入宫觐见,汇报政务,等待官职调动。

  崔源作为郡守,政绩斐然,太原郡政通人和。

  而这崔源还有个好儿子崔茂。

  这崔茂便是此前,因务农有方,得胡亥接见,并与皇帝推敲改进农业之法的实干派青年人物。

  如今崔茂主张试行的种田方法,已经在帝国北方大面积推广开来,极大得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其功劳可以说比之北鼎匈奴的蒙盐等人还要高。

  只要不是大灾年,大秦黔首都不会再饿肚子了。

  然而崔茂在朝堂之上,仍只是个不起眼的“农人”。

  这次崔源入宫述职,胡亥特意召见崔茂,与崔氏父子一同用了晚膳。

  宴上君臣尽欢。

  辞别皇帝后,崔源与崔茂父子俩迎着夏夜凉风出宫。

  崔茂道:“父亲远途奔波而来,咱们回去歇息。”

  崔源道:“礼物你备好了吗?”

  “照着父亲吩咐的,为老丞相准备的贺礼已经备下了。”

  崔源点点头,道:“我今夜出城,明早就能赶到恩师庄子上,早早拜见,才是做学生的礼仪。况且又值恩师九十大寿。”

  “可需儿子陪同?”

  崔源想了一想,恩师一门四侯爵,子孙遍及朝野军中,若儿子能续上这层师生情谊,总不会是坏事。

  “你自然也要一同去的。”

第242章

  前去为老丞相祝寿的官员中, 崔源与崔茂父子俩都还算不上显耀的,大半个朝廷的要员都送了贺礼, 凡是时间允许的, 都亲自前去登门拜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