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0(1 / 2)
扇子。这怎么能叫帮他?”
谢安意味深长地一笑:“上回兰亭集会,我丢了纶巾只得顺手摘了条柳条束发。这件事不知被谁传了出去,前天日我听引泉说会稽的柳条都被人摘光了,头帻和纶巾却卖不掉了。”
谢安说了一通,我仍然没明白他到底想要表达的什么?
“所以呢?”
“所以,我准备送谢万和玄度一人一把扇子,再找个好天气,拉着他们出去四处转一转。”
“哦。然后呢?”
谢安见我还不明白,苦笑了一下,卖了关子:“数月之后,便见分晓。”
☆、新会葵扇 洛阳纸贵
人要是想出名,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谢安能有如今这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人尽皆知的名气,离不开魏晋风流的时代优势,离不开钟灵毓秀的地域加持,更更离不开的,就是许询这位好友,不遗余力地吹捧。
我为什么会突然有这样的感慨呢?因为眼下许询正在我面前大吹大擂着谢安的传奇事迹。
谢安的这段传奇事迹中,既没有英雄救美,也没有救国杀敌,有的只是一艘木船以及一场风浪。对于这场风浪,几百年后的诗仙李太白是这么描写的:安石泛溟渤,独啸长风还。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
“你是没瞧见啊。当时狂风转急,卷野怒涛翻滚。水浪滔滔,铺天盖地而来。我与万石、兴公(即孙绰)皆惊惧万分。唯有安石,镇定自若,手摇蒲扇,于舟头吟诗...”
许询说的是天花乱坠,唾沫横飞,就好像那个“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人是他自己一样。转头去看故事的正主儿,人家一脸淡然,坐在那里品茗浅笑。
当初本姑娘读到李白的这首诗的时候,对于天底下竟然有人在面对有可能打翻船并让自己丧命的巨浪时,还能站在船头吟诗“助兴”这件事情,是一百个不相信的。李白写诗向来夸张,我于是顺理成章地觉得这首诗等同于夸大其词。
直到后来我读了一些有关谢安的书籍之后,才发现,谢安这非比寻常的心理素质,其实是有史为证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