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3(2 / 2)

加入书签

  黑夜是书生的砚台,磨的人融为一体。

  “谁!”

  ——

  张显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起身披了外衣看时辰,估摸着差不多戌时过三刻,街上静悄悄的,无一人经过。

  “戌时时分,我在松月庵里等你,你若不来,自是失了证你清白的机会。”

  冯钰的话,犹言在耳。

  想来,张显往书堆那去,他四处翻找从前看过的三国类书,其中有本提到诸葛亮的马前课,自是小六壬,他原先嗤之以鼻的东西。

  如今却奉为救命稻草。

  按照书上给的方式,他从大安开始推算,推到中凶留连,详解:卒为归时,属水玄武,凡谋事主二八十日,留连事难成,求谋日未明,官事只宜缓,去者未回程,失物南方见,急讨方称心,更须防口舌,人口且平平。

  张显半信半疑,站在书堆边思虑了很久。

  最后还是点了灯笼出门去,由后院小门,沿着三里河,看两岸人家纷纷熄灯而眠,再往西,是龙首山。

  白日里,他也是这般稀里糊涂就上去了,随之碰到常静师太遇害,彭生仓皇而逃,遇到迷路的他。

  两人一起进了官府,张显苦不堪言。

  只当相信冯钰最后一次,若这次能证他清白,自然亏不得。

  再者另说,这行夜至深,她一个女子孤身上山,若是遇到危险,实在可怜。

  呦,可怜人还可怜起别人来了。

  旁观的看客所言,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

  恨心软,恨软懦,恨懦不争气。

  不知走了多久,只看头上月色又隐去乌云时,张显才到松月庵门口。

  身前灯笼的烛火烧得他手上发热,可另一边,背后凉的紧紧。

  看庵门大开,悄悄一片,张显心里直打鼓,移步往前几分。

  叫门来,“冯钰,冯钰,你在吗!”

  声音叫得越大,回响自然越清晰,回响清晰,自然更明白,里头有多空荡。

  张显心里没底了,半个身子探进庵门,打眼看,四周虽是空无一人,但地上却有一盏熄灭的灯笼。

  灯笼应是被人踩过,已经支架分离,残坏不已。

  门前男子道声遭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