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06(1 / 2)

加入书签

r />  案件因为出现了新的线索, 在吵吵嚷嚷了小半年之后,终于还是被最高院发回重审。最终到底会维持原判,还是改判, 谁也说不清楚。

  但调查审理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已足以让媒体口诛笔伐。

  很难说得清对错。

  十六年前,人们迫切地想知道这起离奇案件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 不容人杀人吃人的恶魔存在于世, 他们必须从赵平章这里得到一个答案。

  十六年后,人们呼喊着公理和正义, 抗议着黑幕和内情, 努力地找寻着当年那些人的错处, 他们又想从赵平章的身上得到一个答案。

  十六年前, 赵平章临危受命, 公众和舆论将他推到风口浪尖;

  十六年后, 新时代旧案重提, 公众和舆论再次将他推上风口浪尖。

  这些人是原来的那些人, 还是又换了一批呢?

  程白想,其实是与不是都不重要。

  她就坐在旁边, 并没有打扰赵平章。

  自打此案在最高院那边一遍一遍复议的时候, 这位老教授就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不仅来自公众和舆论。

  也来自内心。

  在这种时候,总要有一个人, 能抛开这些感情的、负面的情绪,理智地思考,想想在这个案件重审的过程中以及最终重审结果出来之后, 赵平章要怎么处理所要面临的问题。

  过了有十分钟,程白才慢慢道:“十六年前警方办案还存在很大的漏洞,各种证据收集和检测手段甚至都还没建立起来,法院的审理那时候也是另一套规则。您已经在当时的情况下做到最好了。”

  赵平章两手压在额头,闭上了眼。

  程白又道:“从案件审理开始到做出判决,您没有做错过一件事,接下来只需要在面对相关调查的时候,找到正确的应对方式,说正确的话就行了。”

  “可我的确认识当时检察院的公诉人。”这是最近媒体爆料出来的,网友根据这一点攻讦这一场审判可能是早就定好的结果,只是为了尽快结案给上面一个交代,“我跟郑友明曾一同出国访学,在美国待过好几个月。”

  这里并不存在什么避嫌的问题。

  同在公检法体系内,大家相互之间打交道再正常不过了,而原本不认识的人在不同机构的推介下出国访学因而认识,也没有任何问题。

  但在阴谋论之下这都是“错”。

  嫌疑人孙宝山为什么在一年后改了原本真实的口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