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8(1 / 2)

加入书签

酒。

  现在不是大闸蟹大量上市的金秋九月,因为离原产地近,越冬蟹也在卖。店里人不多,因为过年,服务员放假串休,等了好久,才有个人慢悠悠从后厨转出来,帮他们点菜,只要了两只大闸蟹和两壶老酒,大闸蟹福德居里有,前两天还在黑市里买了些,这次他们来不是为吃蟹,主要是来喝老酒的。

  店里人少也好,方便聊天说话,薛妙对廖蔺说:“我家老祖宗当年来拜师其实就是想学这里酿酒的手艺,人家靠那个吃饭,怎么可能随便外传,每一步都安排不同的人来做,他学了一段时间,什么也没学会,就老老实实回家继续练厨艺去了,我们难得来一趟,今天一定要喝够本。”

  廖蔺看薛妙一脸聪明相,打趣道:“你家人是不是随根,心眼都特别活?”

  薛妙瞥他一眼,“承让承让,没你家人厉害。”

  螃蟹蒸好,老酒也温过,一起被端上来。薛妙先给两人的酒盅斟满,喝了一口酒,果然名不虚传,这里的老酒也是花雕酒,酒精浓度高一些,特殊的酿造手艺让糖分提高,风味更独特,跟福德居里珍藏的花雕不太一样。这个饭店在后世依然兴旺,她也来考察过,可能是水质跟米质在下降,她觉得现在喝的老酒味道要更纯正。

  薛妙不光自己品酒,还手脚麻利地帮廖蔺把蟹子给拆了,廖蔺拾起她拆过的蟹壳,惊讶地咋舌,“你拆得也太干净了,你果然擅长拆各种东西。”

  薛妙做了个鬼脸,“我也得对得起你给我起的名字不是?”

  边拆边想起了些吃蟹的典故,“九月尖脐,十月团,咱们国家从南到北都好食蟹,南方人精致,持螯赏菊,吃完还要称一下拆下的蟹壳,比较一番,看谁的蟹壳最轻,说明这个人最会吃蟹。对了你知道民国时咱们燕京哪里的大闸蟹最好吗?”

  “哪里?”

  “前门外正阳楼,连我太爷爷都纳闷,他们蟹子的货源,听说使了大价钱,一大早津门口运蟹的火车到了,他家第一个选,挑最肥的拿回来先放在大缸里,浇鸡蛋清,养上两天再吃……”

  廖蔺眼含笑意边吃边听,他最爱听薛妙讲这些跟食物有关的典故,不光是喜欢看她说起这些来分外生动的表情,也因为食物的历史也是人的历史,是最鲜活的历史。

  蟹子吃完酒喝完,薛妙又发挥她回回不走空的风格,反正这里卖酒不像商店里还要糖酒票,她把人家一大坛子酒都买了。

  消费就是让人快活,薛妙出了门,兴致高昂道:“今天少食多餐,我们接着逛茶楼去。”现在能去的茶楼当然是老城隍庙那里的老字号,这家历史更悠久,能追溯到明朝,七十年代末才改了名,做本帮菜,现在这里只是个茶楼,主营江浙各派点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