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95(1 / 2)

加入书签

坐下罢,朕这么看你费劲。”

  宫人搬了椅子来,朱成钧便在床前坐下。

  皇帝喘了口气,道:“朕一醒来,便听人说,外面已平定了?”

  朱成钧点了个头:“乱兵约在六七千人,能抓的抓了,抓不了的杀了。我分了几路人马,叫他们继续在京城里巡视,找一找漏网之鱼。”

  “好……很好,朕这一觉倒是睡得值。”皇帝无声地笑了笑。

  “你如何知道京里会出事?”

  这个问题其实早该问了,只是先前平叛要紧,皇帝在得知朱成钧只带了八百人进京以后,虽然嫌少,但也可断定他不是如宁藩一般起了反心,便立即放权,此时这一声问出来,也只是单纯地问一问。

  朱成钧回道:“我在江西留了点人。”

  他说得简短,不过皇帝思路迟缓而自然地替他补全了——宁藩不安分在瓦剌之先,朱成钧忽然被调回大同,他出于对宁藩的戒备,私下留个把人监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至于更细节的问题,比如怎么探听到宁藩如此机密的消息,皇帝就不至于去追究了。

  “原来如此,亏得你周全。”

  皇帝想说点别的什么,闻尚书挂念着那存疑的“宁王世子”,加上觉得皇帝的状态实在不详——皇帝看上去清醒,几句话说得也很明白,但他进来时细心地留意到了一旁太医们的表情,没有一点对终于将皇帝救醒的欣喜,而是个顶个的沉重。

  两者结合起来,他实在控制不住地去想到了那要命的四个字:回光返照。

  闻尚书不愿相信,也想提振一下皇帝的精神,见着话缝,顺势插言道:“皇上,崇仁郡王带了一颗人头回来,身份不太一般,老臣认了认,竟似乎是宁王世子的模样。”

  皇帝眼神幽幽一闪:“当真?!”

  他显然十分注重这个消息,连头也微微抬起了,只是随后又倒回了枕上。

  闻尚书忙道:“自先帝朝以来,宁藩未曾入过京,老臣不能十分确信,已着人设法寻认识宁王世子的人来了。”

  皇帝迫不及待地转目向朱成钧:“头呢?拿来——朕认得他!”

  群臣纷纷反应过来:皇帝少年时很得太宗宠爱,是跟在太宗身边长起来的,就算宁藩离京久矣,他见宁藩中人的次数也比别人都多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