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45(1 / 2)

加入书签

胡智仁。

  可是,偏偏的,所有的一切都在告诉她——此人有问题。

  首先,在滨州遇到如意门的银门弟子时,胡智仁就在。

  后来,在玉京二度遇到监视她的那个卖橘人时,胡智仁也在。

  此番,遇到白影,胡智仁还在。

  此人每每于危难之时出现在她身边,一而再再而三地帮助她。一开始她以为是因为他们之间有合作,随着胡智仁对她表现出倾慕之情,她便将这一系列偶遇当成了追求者的小小心机。

  但如果——不是倾慕之情呢?

  如果他是故意结识她,讨好她,那么有什么借口比“喜欢”更能不动声色地跟着她?

  他用三年时间取得了她的完全信任,如今时机成熟,终于可以开始收网。

  首先安排她住进有密道的天字房;然后让“谢繁漪”出现在她面前,趁机掳走她;再假装半途救了她,让她搬进他家。

  这么做的好处是,被别人掳走,她肯定会千方百计地逃。但住在他家,她就会安心等。

  如此再安排翁氏出现,拖住她的全部注意力,眼见她耐心快要耗尽时,再放出谢繁漪的笔迹为线索。

  按常理推断,她在看见谢繁漪的字迹后会改变主意,留下来继续追查。谢长晏当时的第一反应也是不走了,然而就在那时,她想起了一件事——

  那时孟不离刚开始养那只黄狸,有一天黄狸外出玩,染了疾病。某日她在搭建舆图,猫跳上几案,咳咳几下吐了一大摊污物在上面。她又好气又好笑,正收拾时,孟不离跟阵风似的进来将一碗药灌进了黄狸口中。

  “它怎么了?”

  “它得了钩虫病。”回答她的是在一旁看书的“风小雅”彰华。

  “你怎么知道?”

  “我请兽医给它看过。”

  “多久了?”

  “半个月。”

  她看看孟不离再看看彰华,有些郁卒:“为何没第一时间告诉我?”

  彰华放下书,淡淡地瞥她一眼,似笑非笑:“为何告诉你?你养它?你会看病?”

  “我、我、我起码跟它住在一个屋檐下啊!”

  “事件发生时,人们最先找的,是能解决难题的人;其次,是相关人;最后,才是不相关的人。所以,你不算最晚知道此事的,好比令堂,就不知道。”

  谢长晏无语,只好瞪着他。

  那是她在知止居时很小的一件事情。现在想起时,却是字字掷地有声,令她整个人为之一绷。

  “事件发生时,人们最先找的,是能解决难题的人。”

  以此推测——为什么谢繁漪要出现在她面前?

  如果谢繁漪没死,应该先回燕,找五伯伯;其次,是相关人——她的亲生父母,她的长辈,她的同胞兄妹……怎么也轮不到排行十九的妹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