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44(1 / 2)

加入书签

没有法制约束的国度,难怪彰华说它是“未开化之地”。

  “下次还敢如此冒进吗?”

  谢长晏苦笑:“事不过三。我连失两次良机,还间接害死了两个人……罪孽啊。”

  线索至此又断。虽说衙役们答应查清二人身份后就第一时间告知,但对于他们的办事能力,谢长晏完全不抱希望。她只好一边写信给吉祥,一边继续找翁婆婆聊天。

  如此又过去了半个月,依旧线索全无。燕国那边也没回信,于是谢长晏去找胡智仁,跟他说要回燕。

  胡智仁很惊讶:“可是奴婢们侍奉不周?”

  “不不,怎会?而是两个月了,一无所获。此地毕竟人生地不熟,多有不便。反正游记也写完了,该回燕了,顺便向五伯伯汇报翁氏和白影的事情,也许他能有什么线索。”

  胡智仁拧眉道:“那孟不离那边……”

  “之前托您送信去燕,想必此刻他收到了。他若来程,劳烦你再派人知会一声——我回谢家去了。”

  胡智仁沉吟片刻,一笑道:“也好。不过,请再稍等几日,待我处理完手头的事情,跟你一起回燕。”

  “你不必刻意陪我……”

  “不是陪你,而是我也该回燕了。跟我同行,船快人多,就算再遇到劫匪或者如意门的人,也不用怕。”

  谢长晏行礼道:“如此多谢胡兄。”

  第二日,谢长晏左右无事,决定再去看看翁氏。

  到那儿后翁氏却不在家,据说外出看病去了。谢长晏心想来都来了,就等等吧。于是熟门熟路地摸到后院,踩着石头翻过破败的矮墙。

  她怕晒,坐在院子的草棚下等,然后感到蒲团坑坑洼洼,坐着很不舒服。拿起来一看,下面塞了本书,赫然是她的《朝海暮梧录三》!

  谢长晏一怔,打开书,只见扉页上盖着一个印鉴——上邪。

  她的手立刻抖了起来,连忙往后翻,竟看到了一些批注。墨渍尚新,可见是最近写的。字迹清秀平和,娴雅婉丽,堪称上品。

  谢长晏一见之下,霍然惊起,手里的书也“啪嗒”掉到了地上。

  ——这是……三姐姐的字!

  初夏阳光熏人,她却浑身冰冷:那个白影……竟真的是谢繁漪不成?!

  谢长晏将书抓起,再次辨认,最后确定这就是谢繁漪的笔迹。

  谢繁漪有个习惯,写得兴起时,会将“三点水”的偏旁连成一笔,宛如瀑布蜿蜒而下。这本书的批注里,有一句“不落窠臼”,那个“落”字的三个点,就被连成了一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