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05(1 / 1)

加入书签

士,皆是一次即中。我被留任京城,第一个职位就是从七品。佐良栋被放任原州,第一个职位是正九品。三年后,我因为弹劾一位四品郎官有功,被破格提升至正六品。两年后,我因弹劾上司御史中丞大人,得到皇帝的嘉奖,再次提升至正五品。同时,佐良栋在原州宵衣旰食,刚熬上从七品。我们各自同岳极山保持着极其隐秘的联系,通过这样间接的方式获得些许对方的信息。在官场上,只有到了某个级别才会获得足够的关注。不在同一地点,也不在同一部门的两个芝麻小官除非有私谊,否则很难知晓对方的近况。官场是个处处看关系的地方,讲究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无形中鼓励人群抱团取暖。我和他都会不由自主地加入或被拉入某个团体,为它献力献策,因它得福得祸。官场上没有真正的孤臣,因为孤臣本身也是一个团体。我和他要保证的就是千万不能进入到同一个团体里。

  我和佐良栋的重逢是在岳极山下分别了二十年以后。我成为左都副御史,正三品。他成为原州都督,从二品,比我还高一级。师父说得对,前十五年都是我比他升得快,接着五年佐良栋后来居上了,而且,一个都督的实权比一个左都副御史大多了。

  佐良栋因为在原州的卓越政绩被皇帝召回京述职,不出意料,在述职后佐良栋没有回原州,而是留任京城当了吏部右侍郎。

  师父说过,不升至三品以上不要轻易相斗。这话的另一层意思是:若在三品以下,我俩还能小心地避开对方的势力范围,到了三品以上,就会避无可避。

  皇帝已是暮年,因为后宫和外戚的势力纠结,太子之位始终空悬。皇长子是庶出,皇嫡子尚年幼。立嫡还是立长,皇帝心里没谱,大臣们自然跟着观望。我之前弹劾过的御史中丞是皇后的一位族亲。我因此事而升官,自然大大得罪了皇嫡子一脉,所以这些年我有意无意地靠拢皇长子一脉。而原州恰是皇后母家的祖籍,有许多当地的豪门与皇嫡子一脉的势力有姻亲关系。佐良栋的妻子也是原州一户豪门的女儿,听说与皇后母家同姓。成为吏部右侍郎的佐良栋绝对是皇嫡子一脉的中坚势力。

  佐良栋从原州迁回京城的第二个月正赶上我过四十岁生辰,因为是整寿,在同僚好友们的促请下着意办了一回,只请了皇长子一脉的官员列席。当然不能请佐良栋,没承想佐良栋倒派人送了贺礼来。这是一件怪事,我有些惶恐,毕竟在旁人眼中我和他应该素不相识。我硬着头皮当着众人的面打开佐良栋的贺礼,心中暗暗松了口气,倒是旁观者们纷纷拍案咒骂起来。贺礼是一幅画,没有落款,旁人只看得出不是名家手笔,我看得出是佐良栋亲笔。画的是一间宽敞堂皇的大宅里住着一个戴着帽子的猕猴,很容易就能看出“沐猴而冠”的讽刺之意。我立马作出恼怒的姿态,当众将画扯破,丢到角落里。在一众“息怒”“莫与小人计较”之类的客套安慰中,安然将寿宴完成。

  当所有的宾客与家奴散去后,我一个人躲在书房里小心翼翼地把那幅画拼回了原样,亲手裱起来,却不敢挂起来,只能偷偷藏在书架的最底部。扯画的时候,宾客们都看到我双眼发红,以为我气急了,不知我为了藏住突如其来的泪涌,差点当场冲出客厅。我前两天刚上书弹劾了皇嫡子的老师——吏部尚书。此次给我的寿宴添堵,肯定是此人授意的,佐良栋身为下属不得不遵命。为了表示歉意,他在画里藏了玄机。那猕猴的书房里挂着一幅丹青,是画中之画,因为缩在角落里被那些匆匆一瞥的宾客们忽略了,我却一眼就看见了。那画中之画,是一幅《看泉听风图》。“如何不把瑶琴写,为是无人姓是钟。”在岳极山的时候,我俩都背过这首诗。这个佐良栋啊!我叹气,既有些感动又有些埋怨。何必这么大费干戈呢?就算不留这个角落,我也不会误会他。不会吗?我又问自己。二十年真的太长了,装作是敌人、陌生人久了,也许会忘了自己是装的,恐怕不知不觉就当真了。

  然而,一晃眼又是十年,三十年都过去了。皇帝死了。皇长子抢到了那个位子。皇后自尽,皇后母家被流放,皇嫡子被幽禁。那一脉的官员都以各种罪名被关进了大理寺的监牢,等待他们的可能是死亡。胜利者们正忙着论功行赏,对于失败者们的处置还未达成一致。我是胜利者之一,因为功劳突出连升了三级,荣任左丞相,从一品。

  我当然要救他。我俩明明亲如兄弟,却几十年不能往来,不就是为了避嫌,以便在危难之时能出手相助。只要我活着,就不会让他死。如果当年不是因为他去了原州,娶的妻子与皇后母家是远亲,我肯定继续观望,不会打定主意弹劾御史中丞,跟皇嫡子一脉翻脸的。我和他心里都清楚,我们要往上爬,得到足够的力量,最后,就算败也必须败在对方手里,只有这样才能保命。我们是彼此的免死金牌,护身灵符。仕途是一条白骨森森血流成河的不归路。只有各走一路,才能遥相守护。

  不光要救下佐良栋的命,我对自己说,最好还要给他留个机会东山再起。我这些天一直在琢磨,现在终于想好了,等天一亮我就去大理寺,把他的罪定为降职发配,就发配到光州去。从高级文官贬为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