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2(2 / 2)
和她说的吻合度在80%以上。
但不一样,人会发愣,是因为人脑的单核处理器效率太低。
只是斯年终究没有说出这句话。
“人通常因为什么愣住?”
融寒手握成拳……怎么他的每个问题,都透着一种让回答者“嘴巴变笨”的天真气息呢?
拳头……在额上轻轻捶了两下,把青筋捶平:“我的话……上课走神,老师叫我回答问题的那一刻。”
对斯年而言,走神——这种几乎占满了CPU使用率的大脑活动,等于是垃圾程序了。它会导致大脑无法进行其它有效思考,只保留基础的生理机能——如视觉、听觉、神经反射还在运行。
“走神想什么,占据这么多大脑?”
融寒垂下目光,这次没有很快地回答。她的视线落在那架残垣中孤零零的钢琴上,描摹着烤漆上的累累伤痕。很久才说:“会想太多了。”
“比如我会想,到底是人类在管理人工智能,还是人工智能在统治人类?”
一阵风吹过来,带起久远的尘埃。
“六十年代,我父母还在念书时,高考志愿填报引入了人工智能分析。到我高考时,每个人已经习惯了依靠AI系统的数据分析来做出选择。”
二十一世纪下半叶,每个人出生后,从幼儿园到工作婚姻的一切,包括网络个人账号的搜索热词,都会被存入巨大的人工智能数据库,由国家掌握这浩瀚信息。
智能志愿系统调用这些数据,综合学生的其他资料,分析出建议填报的专业。
——大数据算法是最精确的。
任何人都不会怀疑这点。学校和地方教育部门,为了升学率,自然会要求学生按照人工智能的分析来填报志愿。
斯年看到了她眼底的茫然:“所以很多人的选择并不是真正的选择。”
融寒应了一声。
“高中分科时,人工智能为我选了艺术向;选择志愿时,人工智能认为我该从事音乐创作。我们理所当然认为,听从它的分析是正确的。”
——直到那个六月的盛夏,顾念拿到分析,说,这一切太可怕了。
她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