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87(2 / 2)

加入书签

  黎元元在心里一阵惋惜。

  这批高中毕业生,在六七十年代算得上是文化人。可到了八十年代,回到城里时却落伍了。其实不光是她们,就像夏老师那样正儿八经的大学毕业生,不也在仓库里当保管员吗?

  在变革初期,一切都显得纷乱而复杂。

  很多人,为了户口和粮本,不得不放弃很多东西。

  即便到了后世,一个上海户口也是顶顶值钱的。

  “五一”过后,家里收到了沪上的来信。

  信是外公写的,说房子已有着落了,是从一家电影院里借来的。等他们回去后,还可以安排一个人进去做临时工。

  田根宝和王慧珍惊喜万分。

  去电影院工作,比他们想象的要好太多了。

  虽然不是正式工,可至少有一个落脚之处。看看那么多知青家庭回去后,住没住的,想找个放床铺的地方都要受人白眼,那个日子可想而知。

  毕竟,像杨淑芬家那种条件的,还是太少了。

  大部分知青,都像小木匠那样奔忙着。

  小木匠来信说,他把老婆孩子安顿下来后,就跑到乡下给人家“打家具、打嫁妆”去了。那边都是包吃包住,钱没少赚,嘴巴里的油水也不少,顿顿都有肉吃、有酒喝。

  话里话外,虽然也有无奈,但很乐观。

  田根宝看了,大受启发。

  他想,以后只要能赚钱就好,什么面子之类的又不能当饭吃。电影院的工作,让慧珍干着,他就去跑外滩好了。

  到了五月中旬,沪上那边终于发来了调令函。

  田根宝开始张罗着卖家当。不过半个月,家里基本上就被搬空了,除了几只大箱子之外,只剩下几张床和一张小饭桌。

  其实,这床和桌子也已经送人了。

  等他们走了以后,人家就会过来拉东西了。

  屋子里一下空了。

  黎元元看着空荡荡的房间,还真不大习惯,也没来由的伤感起来。

  这一回,真的要走了?

  *

  六月中旬,调动手续都办好了。

  田根宝跑到场部保卫科,开出了户粮迁移证明。他和慧珍商量了一下,准备分两批走。孩子们得到七月下旬才能放假,而电影院那边的房子和工作得先占着,以免夜长梦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