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87(1 / 2)

加入书签

车、倒卖香烟维持生计。后来,这批人成了城市里的第一批个体户。

  田根宝一家也在关注着这场变化。

  按照“单顶”政策,他们家是有希望回去的。田根宝和王慧珍已经合计好了,只要在市里有房子住,回去后也不用去聚丰农场,就呆在市区好了。

  这个还是元元提醒的,说现在改革开放了,城市里的机会多得很,做点小生意都比上班拿工资挣得多。还举了职工家属夏天卖冰棍的例子,说一个月下来可以赚一百多块。

  田根宝早就有这个打算,想去外滩摆个照相摊子。而王慧珍还有点舍不得,觉得干那个不是什么正经营生,没有呆在国营单位里来得踏实。

  对回沪与否,以前黎元元倒不是很迫切。

  可自从听到爷爷奶奶返沪的消息后,就操起心来。她想去看看他们,提醒一二,这样能少走一些弯路,少受一点苦。

  *

  春节一过,无论是田根宝这边还是沪上那边,都加紧跑起了调动。

  有“单顶”政策在,托人找关系比以前容易多了。连队里,那些符合“单顶”条件的知青家庭,都忙乎了起来。

  可是,像乔莎莎妈妈那样的,却很无奈。

  因为爱人不是知青,也就不属于知青家庭,享不到政策照顾。可看看孩子,都读初二了,怎么也得考虑一下将来吧?

  只有苏梅华家,按兵不动。

  这些政策都和她没关系,她就安心呆着吧。

  趁着放寒假,谢海宁也来家里坐了坐。

  自从去年到场部读高中后,与元元见面的机会就少了很多。这天下午,他找到元元,聊了聊写作之事,顺便提了几句知青返城的事情。

  言语间,透着一丝不安。

  黎元元心里一紧,谢海宁这是怎么了?

  在她的印象里,这个人一直是自信满满的,可现在话里话外却透着一点迷惘。她想问问他,却不知该如何开口?

  她想,他一定还藏有什么秘密?

  看得出,这人很信任她,平时也喜欢找她说说话。如果有一天,他突然说出了自己的秘密,她该如何应对?

  想着这么一个天才,蜗居在此,能帮一把就尽可能地去帮一把吧?

  *

  日子转瞬即逝。

  在大人们焦急的等待中,伟波和元元相继度过了十二周岁的生日。

  这时,学校里也有了变化。

  宋老师和黄老师都先后调回了沪上,据说也是去聚丰农场。

  到了那里,恐怕也做不成老师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