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34(2 / 2)

加入书签

并肩作战,此女真是雄心勃勃。吕祉笑道:“若是如此,按照都督府开出的赏格,杀兀术者得封侯,夫人可就是国朝第一位女侯爷了。到时候,官家也要做诗歌颂呢。”

“凭将箕帚扫蝥弧。一派欢声动地呼。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吕祉随口念道。某官家的诗拿来现用,还真是无比贴切。

作者有话要说:

嗯,崇祯给秦良玉的诗

张宪:我啥都不懂

张俊子孙:我的娘呀!

第218章 终章 燕云(48)

张秾代表张氏家族进行的政治投机,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心向背。炎兴年间的宋人,固然视女真为夷狄,但按照赵宋一向的国策,与之和好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无非多送一些岁币,花钱保平安,岂不美哉?但是钱也花了,河北的疆土也都送了,这些夷狄却翻脸变卦,依然南下“牧马”。这样子背信弃义,就算已经练就了刀枪不入厚脸皮的官家,也不能不痛哭流涕,何况普通民众?金人再整军来一次江南游,不要说家产不保,就是小命怕真要送了。所以,朝野主战的情绪高涨。无论战前属于哪一党,此时都要力抢抗战的大旗了。

张秾就是看穿了这一点,才在此节骨眼上高调复出,捐献家财保家族平安。而她的投机,又反过来刺激了朝野间的情绪。街头巷尾,讴歌张家和张秾的诗作,恰似一夜春雨,纷纷传扬于市井游手之口。市井的赞扬更无形间对赵鼎等当朝宰执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连向来避战的张氏一族都愿意倾囊以助军资,各位当轴难道还能不如一届女流吗?

所以,首相赵鼎在都督府会上,直是如坐针毡。

想必是代官家受过的原因,赵鼎比前几日更见衰老,脸色灰白,神情萎靡,混不似平日里的端庄风度。倒是与他情同手足的张浚容光焕发,正在肆无忌惮地发泄两年来的怨气。

“虏人于今日败盟,是朝廷之福。未败,他日有不可言说的大祸!愿诸公乘此机会,早做计划,以免为千秋后世之讥。”

其时,张浚当面骂哭官家的消息已经不胫而走。岳飞、李纲等封疆大吏都是似信非信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