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9(2 / 2)

加入书签

他记得他是让人去巡视青州,青州临近边疆,虽说无战事,武明帝还是重视的。他打开李御史的折子,看见一个名字饶有兴趣的挑了一下唇角。

大燕的人太多,官员太多了,能让皇帝记住的人并不多。有很多人想在御前当差,就是为了在皇帝面前混一个眼熟。这般譬如有什么职位空缺,皇帝要是能叫出你的名字,把你作为备选,那么就已经远远超越了很多人。这也是为什么官员们待皇帝身边的贴身太监这般客气的原因。

他们常在御前走动,能揣测皇帝的心思,又知道皇帝的态度,有时提点几句,就能免去一场灾祸。

郑山辞,武明帝想起来他是跟虞澜意成亲了,然后去了新奉县那个偏远的地方,他早就忘记了。现今还在李御史写的折子里,这还夸得天花乱坠。

武明帝笑笑就过去了,心里还是起了一丝好奇。按照李御史折子上写的,郑山辞去了第一年就拿城中大户开刀了,这般还是有些莽撞,不过胜在心是好的,肯干实事。

他抛之脑后,继续看其他的折子。

看了几个州,又是来哭穷来了。管着那么一个州,还缺什么钱,武明帝冷下脸来。

……

新奉县

郑山辞还不知道自己在武明帝面前露了一番脸,得了一个年少莽撞,但肯干实事的评价。他这几日回到新奉县,谭和带着人又去修乡里到镇上的路了。鲜花种子的事交给范平了,郑山辞从岚县买了一些鲜花种子,先种在官庄里试一试。

他现今是跟着郑清音一起去看给纺织厂修建的院子。

“二哥,这处院子,工房的人分了很多小房间,厕所是公用的,还有一个大膳堂和洗澡的地方,院子里还有很大一块地,可以供他们做其他的事……”郑清音说起这些,侃侃而谈,眼睛在发亮。

郑山辞颔首,跟在郑清音身后,听着他说话。

郑清音说完后,口干舌燥,他看向郑山辞,正巧对上了郑山辞赞赏的眼神,郑清音局促的低下头。

“清音,你说得很好。”郑山辞夸道:“把纺织厂交到你手上,我很放心。”

郑清音抿唇没忍住笑起来,“谢谢二哥夸奖。”

“你到这里来,也多出去转一转,多交一些朋友,不要让自己的精神太紧绷了。”郑山辞见郑清音开朗许多这般说着。之前郑清音刚来郑山辞就发现他对旁人都怀有警惕之心,这是常事,但郑山辞希望郑清音还是可以去交交朋友。

郑清音抿唇应了一声。

纺织厂的纺织机还要改造。最开始的纺织机在新石器文化遗存,名叫腰机。原始的腰机没有机架和机台,织布要席地而坐,用腰带把卷布轴固定在腹前,两只脚还得要蹬住绕轻纱棍,用腰部力量来控制经线张力。后来冶铁技术发展,就用投梭和打纬,大大提高了纺织的效率。郑山辞让工房的人在投梭上多下功夫。

郑山辞还要回县衙,郑清音把他送走了。他回到纺织厂里,众人知道县衙要给他们修院子住,心情高涨着,一看郑清音回来忙问道郑大人是来做甚。

郑清音只说二哥是来看看院子修得如何了。

“郑大人还来看这院子,以前的县令都是甩手掌柜。”有胆大的女子说了这句话,说完便懊悔起来捂着嘴。

余下的人笑起来,“这话可不能上外边说,不然要惹麻烦的。”

“有了这院子,晚上不用摸黑回去了,也不用家里的男人来接了。我家那口子,自打我在纺织厂赚钱后,对我说话都是轻言细语的,也不瞎叨叨了,还说以后让女儿也来纺织厂。”一个哥儿手指灵活的在梭里穿行,说这话眉眼还得带着笑。

“谁说不是。我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