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0(2 / 2)
第109章 广告
一九七九年年冬, 随着国家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推进和政策等原因,老莫夫妇得到了下放这些年的工资补偿,按照每月的工资补贴,总共获得差不多快两万块的工资。而这还不是个例,社会各界平反回来的,大部分都有工资补贴,当然有些数额没有这么高, 有些也没有三水大学这么及时发放,不过都是多多少少给了补贴。
对于江寄余来说,这个时候给教师们发放补贴,真的是他腰带式教师扩音器推广的好时候。
不过因为他这算是私人办的厂子,要卖产品还得自己来。
产品生产好了, 如何推广出去也是个问题。
江寄余把目光放在了报纸上。
姜可可说的几点零碎信息就是关于广告推广的, 而现在用电视机推广不太实际,电视机还没普及,最为普及的是报纸。
然而自从文革之后,报纸是不接广告的, 到现在B市没有一家报纸刊登过广告。
江寄余对此也不在意,亲自找上B市一家日报,跟里面的总编辑交谈。
日报的总编辑周石是七七年恢复了职务的,重新接任这个职务之后,发现报社其实一直是亏损状态的, 而在文化运动前, 这家报纸每年是有盈余了。
恢复职务的周石也没有大展拳脚, 很多东西还是禁锢,不敢大动作,这让周石其实有些‘窝囊’,报社没有盈余一直亏损便要跟上头拿钱,跟人拿钱哪有那么容易,现在报社许多职工连福利房都没住上,条件很差了,因此江寄余找来说要刊登广告,其实报社内部人员是欢迎的,有广告便有收入。
但是有些领导担心,说上头没有明确指示,如果贸然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怕是不太好。
周石也有些犹豫,然而江寄余开出了七百块的广告费。
七九年的七百块,那是很大一笔钱,尤其是现在报社职工的工资也才几十块一个月。
而且,周石看到的不是这七百块,而是七百块之后的一个又一个七百块,有了这些广告收入,那他们的报刊也能扭亏为盈,职工福利房也能建起来。
干还是不干,这是风险和机遇并存的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