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20(1 / 2)

加入书签

新内容,广播台也没那么大脸说就是他们台里的。

  更何况因为这本书的火爆他们这档节目听众更是跟着上来,也是受益的。

  当初姜可可走了换了一位新的华侨女播音员,但是她的英语没有姜可可讲的那么好听自然,也没办法像姜可可那样脱稿,听众听起来就有点儿不自然,跟Allan的搭档也没磨合好,导致在其他电台也开通英语栏目后流失了不少听众。

  现在因为书籍这档栏目关注度又上来,要认真论,台里也是要感谢姜可可的。

  七九年华国的英语读物真的非常少,市场竞争不大,姜可可这本书可以说是第一本英语读物,凡是占个第一的,知名度必定会高一些,就是后来也有出版社推出新的,姜可可这本书还是被不少学英语的人奉为经典,也再版了很多次,销量一直很不错。

  当然这是后话了,眼下,姜可可正打算把之前写的那本《颗颗未来漫游记》的手稿寄到G市出版社。

  这本书从她还在塘边村没有回城的时候就计划写了,回了B市之后也陆陆续续在写,在改革开放的时候差不多就写完了,一直在等个契机出版,眼下她通过英语读物打开了自己的知名度,正是出版的好时候。

  当然,这次她有个私心,在书中提到了江寄余厂子的扩音器和小盒子收音机。

  从G市回来后,江寄余便投入到了建好的厂子里,在里面忙得如火如荼。

  因为早期的准备和措施,江寄余的扩音器和小盒子收音机生产得很顺利,拆分零件的流水线作业保证了产品的设计不外露,设备的先进让生产过程更为顺利和安全,而因为大部分工人都是在厂子周边的农村招工,也让厂子不会受到‘地头蛇’的骚扰。

  他还从三水大学把陈相之等交好的几个朋友周六末给挖过来上班做技术指导,经济学院那边也给找了‘兼职工’。

  这些人都还只是念大二,学校虽然有补贴,但是想手头多宽裕是没有的,江寄余开得工资高,又是以实习的名义,而不是在街头做个体户,是坐‘办公室’,这让他们也很满意,也乐意周六末过去工作,顺便还可以为自己积累一些经验。

  于是,初期的领导班子江寄余就这么给忽悠过来了,应对目前的生产完全没问题。

  江寄余对自己的扩音器和迷你收音机非常有信心,有自己南下那段时间弄的资金(是的,不仅帮姜可可赚钱,他自己南下也利用空间和地方差价赚了不少),以及Wilson的投资,资金很是宽裕,第一批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不少。

  这让厂子不少人担心卖不出去的问题,他们这些泥腿子好不容易成了工人,可别那么快就打回原形啊,而且厂子福利不错,他们还是很希望能一直盈利下去的。

  结果最后的销量却是让人大跌眼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