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4(2 / 2)

加入书签

  “你们说啥木头不能用,干嘛非得用沙棘木,白白糟蹋一颗树。”捣完果子,长寿胳膊酸胀,拼命甩着手,还不忘说话。

  “这叫原汤化原食。”司青青说完,自个笑了起来。

  “你当是饺子呢,明明是煮豆燃燃……”长寿跟青青打起嘴仗来,能半天不带歇的。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哼,没文化真可怕。”司青青得意的叉腰。

  “你哥我也是小学毕业,你小学还没毕业呢。”长寿气急败坏。

  “这可不是小学课本的内容,是初中课本里的。”司青青得意的冲长寿炫耀。

  长保和长寿都不是读书的料,长保好歹还读完初中,长寿连初中都没读完。那个时候对学习也不重视,不做睁眼瞎就够用。

  平地一声惊雷,恢复高考了。之前被嘲笑的书呆子一下子成了香饽饽,毕业就有工作,吃公家粮。读书这件事,这才被重新重视起来。

  但重视是一回事,学生有没有天赋又是另一回事。没成想,棍棒之下的两个小子丝毫没有读书的天赋,倒是舍不得逼迫,抱着随缘心态的俩姑娘点亮了学习技能。

  司雨侬由着他们互怼,没有解释,其实还真就是这个理。如果不用沙棘木,就得用很多的化学物添加到酿酒的过程中。还要控制温度时间和杀菌,这些是他们现在没条件去控制的。但有了沙棘木做容器,就等于是一个小型的酿酒厂。

  沙棘木里的天然成份,会渗透到果浆里,完成酿酒的步骤。

  但这些没法解释,就当是造物主的神奇吧。

  县城里的鲜果卖的不好不坏,尝过的顾客都说好吃,可是价格摆在哪里,最多称上一点,给家里的孩子尝个鲜。一天三十斤左右,周末再多一点,也就这个量。

  于是长保长寿兄弟又有了新任务,每天早起去摘果子,送三十斤到县城。要是还有多的,就摘回来酿酒。

  “一只二只三只,第一只的时间到了,咱们打开看看。”三只木桶都装满了果浆的时候,第一桶的发酵时间终于到了。

  揭开桶,滤掉果核果皮和果肉的残渣,司雨侬让父亲搬来一排大玻璃罐。就是中药铺里常见的那种,泡药酒的罐子。还是托韩平买的,一共十来只,司爱华推着板车从县城小心翼翼给推回来的。

  随着残渣的滤清,倒入大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