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6(1 / 2)
“不就是开个玩笑。”他盯着赵幼苓,把人上下打量了一番,才道,“这模样生得不像是南方人,倒像是北方来的小子。也只有咱们北方来的,才不怕这刀啊剑的。”
这人似乎向来是快言快语的,没几下功夫,就将亭子那边的学子都奚落了一番,转首又夸赞起北方人的豪迈来。
赵臻和其他人并不阻止,显然也对南方的文人做派不以为然。
赵幼苓手中的伞转了转,手一抬,“啪”一下收拢,竹伞发出一声轻响。
那人话一顿,和赵臻一道闻声望向了她。
赵幼苓低头仔细收拢竹伞,无视落在头顶的探究目光。
她不是男子,入不了仕,可无论是重生前跟着叱利昆耳濡目染,还是重生后跟着谢先生读书识字,得呼延骓教导,类似的话语她都听了不下百遍。
大胤也好,戎迂也罢,都在文武的问题上争论不休。
文人认为武将粗鄙,只会刀枪剑戟,打打杀杀,染一身血债。武将则认为文人卖弄嘴皮,光说不做,心思诡异,处处算计。
但凡碰到些事,总会一不留神就引得两方激变,文人引经据典,武将卷袖抡拳,每每都分不出个上下来。
可赵幼苓自经历过重生,看得比从前都要明白。
文人的唇枪舌战,武将的刀光血影,都少不得。
“徐兄。”
赵幼苓收好伞,仰头看向青年。
她一开口,口齿清晰,语速轻缓,音色还柔柔的,一时难辨雌雄。
那说话的青年姓徐,是兵部侍郎的儿子,不久前正随韶王剿匪归来,与赵臻也算是自小认识的至交好友。
赵幼苓不认得他,可看赵臻和他说话的态度,就知两人关系亲近。
赵幼苓仰头:“徐兄说文人无用,其实不过是认为北人比南人厉害。”
徐堪眉头一拧,倒没否认。
赵幼苓将伞尖往地上一戳,笑问:“徐兄认为,北人豪迈英勇,南人拘谨怯懦,北人文武兼备,南人重文轻武。可如果北人真的这么厉害,京城如何会破,北人又为何南迁?”
她本就带着几分贵气,出门前又特地做了一番打扮,锦衣华服的少年郎君,虽然在笑,可笑里清冷,带了十足十的揶揄。
本来那么小小的一个,谁也没放在心上,可突然这一下,倒是让人一时惊诧,挪不开眼来。
“天禄十一年,吐浑铁骑如有神助,一路烧杀抢掠,攻下大胤数座城池,最后兵临城下,不出三日,攻入京城。此时天子一行人早已南逃,京城顷刻间水深火热,死伤无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