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6(2 / 2)
说起户部尚书齐旻,在大虞历代户部尚书中也算是个奇葩人物。平时和历任户部尚书一样,继承了日常哭穷的光荣传统,每每年初开预算阁会都要随身带着根绳子,谁多要了银子恨不得当场悬绳上吊。可每每到这种边境紧张的时候,他又可以眼睛也不眨一下地调配军需,丁点儿吃力的感觉都没有。因为如此,都察院不少老御史都在背后谴责他,说是今上好战的性情不乏他的“功劳”。
如今,满殿群臣再次见识了齐尚书的功力。
“启禀陛下,这次有瀚清相助,微臣至少可应对四个月。”齐旻保守地回道。
他口中的瀚清,乃是冯乙伦的表字。冯乙伦富甲江南,又是江南商会的会首,有她鼎力相助,齐旻的底牌无疑又增加了几张。
弘景帝默默无言地盯着齐尚书看了好一会儿,险些将人给盯毛愣了。
“陛下,微臣所言句句属实,只是应急过后,来年的预算恐怕得有大调整。”齐尚书言下之意,挪来的最后还得挪回去,借来的最后总得还,现下从容,不过是战时需要而已。
“好,四个月足矣。”弘景帝拍了拍大腿,得了,能这样就很不错了!
***
沈舒南并没有等多久,就在他刚把法圆寺的案卷增补完毕之际,皇上的诏令就下来了。鉴于办案有功,沈舒南擢升为正四品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兼北军督粮郎中,加巡按特使,三日后押运三千石粮草动身前往同州大营。
未至而立之年便跻身为在朝正四品京官,沈舒南也算是创造了一个不小的奇迹。
沈舒南散衙回来,冯员外已经在府中等候他多时,爷俩一起用了晚膳,然后关着门在书房说了一个多时辰的话,等冯员外离开后,沈舒南从大门口慢慢往内院走着,脑子里消化着这一天内的得到的信息。
“少爷,这一去山高路远的,您还是把褚宁这小子带上吧,身边也好有个伺候的!”张妈将整理出来的衣物放进箱笼,见褚宁蔫头耷脑的模样心有不忍,出声劝道。
沈舒南放下笔,看了眼站在门口的褚宁,招手让他过来,“不是我不想带着你,只是这次随行押运粮草,还是急行军,路上又很有可能不风顺,你若跟着我定要分心。而且老爷在京中有要事要办,你对街区比较熟悉,正好可以帮上忙。”
褚宁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