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6(1 / 2)
汗呢,听到皇上这么一问,心里大感不妙。以沈舒南的能力,北军督粮官一职自然足以胜任,可这一撒手,沈尚书预感,自己恐怕就要失去这个得力干将了。
梁首辅在内室时也不禁替沈舒南捏了把冷汗,可走出来后看到皇上的脸色,心里反而踏实了下来,听闻问话,和沈、齐二人快速交换了个眼神,回道:“老臣觉得,沈舒南的确适合。”就是不知道卫简知道了是否要有异议。
沈舒南在刑部短短三年,弘景帝就对他深有印象,除了尚书沈端数次提及赞赏,更是因为他本身有真才实干,即便是和卫简站在一起也不遑多让。是以,北军督粮官一职,尽管心里早有人选,听到沈舒南自荐,弘景帝还是动心了。
“沈卿,你以为如何?”毕竟人是刑部的,总得问问沈端的意见。
沈端嗓子眼里直泛苦:“陛下,你也知道,沈舒南在刑部干得甚是不错……”可是把他当接班人培养来着,您就忍心抢走?!
沈端对沈舒南的栽培之意弘景帝再清楚不过,摆了摆手,道:“你放心,人早晚是你的,只不过让他多历练历练也好,毕竟还年轻。”
放眼大虞朝堂士林,确是人才济济,但像沈舒南这般有才子之名,又有实干能力的人,实属难得。沈端惜才,又欣赏他荣辱不惊的心性,早就有收为门生好好培养的打算,现下得了皇上的保证,心里的大石头可算落了地,想着拜师的事还得赶快下手才行。
三位重臣意见一致,弘景帝心里也有了定数,北军督粮官的人选算是确定了下来,转而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当下的局势上。
“太子今早传回消息,已经和南安平王达成了协议,最迟一个月,平王便会在鄯和城继位称王。”弘景帝将一早收到的密报交由涂公公递给梁首辅三人。
梁首辅看过后转给身旁的齐尚书,开口道:“东南水师最新奏报,外海虽然发现了水寇的踪迹,但暂时还没有威胁近海,看情形还在观望。东北边境目前也还算安稳,有庆国公镇守河朔,建州又有卫爻将军在,应当无虞。情势目前尚在掌握之中。”
弘景帝铺开大虞北境的堪舆图,目光徘徊在同州至凉州一带,“齐卿,你那里最多可撑多久?”
三军备战、两军在战,朝中以谢次辅为首的主和派声势渐高,每每朝会,除了坐在龙椅上的弘景帝,压力最大的就数户部了。在战也好,备战也罢,粮草、军饷、武器哪儿哪儿不是银子?!
可任凭主和派在朝堂上如何跳脚力争,齐尚书都岿然不动面色泰然,绝口不提国库吃紧,一反日常哭穷的模样,让人恨得牙根直发痒,都想看他到底能死撑到什么时候。
老实讲,就连弘景帝也十分好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