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8页(2 / 2)

加入书签

整个上午,就在这样热火朝天的氛围结束了。

经过一个上午的挥发,药效已经所剩无几,而河里还没有捞到的鱼,也机灵的一条条游走了。

安支书见此,把所有人都叫了上来,让下过水,身上都湿了的人,回去换干净的衣服。

因为有几个帮着记名字的知青帮忙,所以核算的工作非常顺利,没多久就算出了具体的数字,整整一万六千多斤鱼!

这可太惊人了。

这次参与捞鱼行动的有两百多人,除掉上交的和给老弱妇孺的,每人还能分到四十多斤,估计这个年代,大部分人一辈子也没吃过这么多鱼。

下午分鱼的时候,每个人都喜气洋洋的,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派了好几个人参与,那些知青也是,别看闹腾的凶,也没见他们放弃不要的。

在分配的时候,安支书先分给了村里一些老弱妇孺,一人十来斤。这都是惯例了,也没人说什么,之后就是参与的村民和知青了。

最后还剩下小半篓鱼,也有二十多斤。安支书做主给了住在牛棚的那些人,每人能有个三四斤。

数量少,也就没人说什么了。

他们得了这么多鱼,人家拿个一两斤尝尝鲜怎么了,看不上看不上!

这就是安支书的聪明之处了,给这些坏分子的,都是不打眼的,即使有人看到了,东西太少,也不值得说一嘴的。

安支书可不是一般的村民,他上过学,有些见识,知道那些被批斗的人都不是什么坏人,而是一些知识分子,甚至还有上过战场的军人。

别的地方,他管不了,但是在这一亩三分地,他绝对不允许有人无辜去欺负别人。

所以那些人在下河村过的还算安心,村里分配粮食东西总会剩下一些边角料给他们。

住的虽然不好,但冬天也能保暖。

而那些不安分的知青,也被村里人吓住,从不往那边去,因此日子过也还安宁。

第74章 年代文世界14

村里选人参加的时候,原则上是要求每家两个人参与,有青壮年男人的,就男人上,没有男人的,或者男人年纪大了的,就让家里的妇女上。

总之村里上上下下,一百多户,报名了两百多人。

至于那些知青,以四人为一单位,也就是说,四人能上两人,十六个知青可以报八个名字,至于到时候怎么干活,怎么分配鱼,就他们内部自己解决了。

毕竟村里那么多户,大部分人家都超过了四口人,说起来,还是他们赚了便宜。

毕竟只要他们分配的好,其实每个人都能拿到二十多斤鱼的。

而村里人就不一定了,像安大伯家,就有七口人,不算上安诚的话,也有六口,他们分到了八十多斤,平均下来,每个人也不过是十五六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