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页(1 / 2)
这还是好的,有些人家小孩子多的更惨。
不过也没办法了,至少安支书还算公正,年纪大的老人们,都另外给了一份,算是补贴有老人要赡养的人家。
安大伯一家得的鱼在村里不算多,也不算少,但这些足够他们一家吃一年的。
而且还有安西的鱼,因为是安西提供的药,所以经过村里的一致同意,决定给安西一百斤。
安西也没推辞,拿出十斤给安大伯家,算是他在这里吃饭的伙食费。二十斤送给安桃,她不是村里人,没有分配到鱼,安西打算给她家送点。
安桃公婆和安树的父母交情好,他们在安树父母死后,也一直惦记照顾着安家。所以安西也不吝于回报一二,即使这份好安树没有享受到。
但情谊就是情谊,心意到了,你得领情。
二十斤给安杏家,她嫁给了本村人,也分到了八十多斤鱼。可是她和安桃一样是安家嫁出去的女儿,没道理给安桃不给她。
因此不管安杏怎么推辞,安西都把鱼给他们送过去了。
剩下的五十斤,安西打算明天和村里人一起,拉到供销社卖掉。倒也不是缺这点钱,只是安西并不喜欢咸鱼,留下几斤尝尝就行了。
他要是想吃鱼,有的是方法。
安西的这个决定,别人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因为大部分村民都是这么干的,农村人家,哪里真的能都留下来自己吃,当然拿出去换钱了,顶多给亲戚朋友送一些。
不过也只有一两斤的,像安西这样十斤二十斤送的,绝对属于异类。
不过安西这么有本事,能配出这么厉害的药,想来也能挣更多的大钱,看不上这些鱼。
他们现在对安西已经有了盲目的信任,好像不管他做什么都是正常的。而且他只是大气一点,给姐妹家多送点鱼怎么了,就是全部送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啊。
不过,我家儿媳妇怎么就没摊上这么个能干的兄弟呢。
还是安家姑娘有福气!兄弟一个个出息不说,还惦记着她们。
这可是正正二十斤鱼呢。
第二天一早,村里人就拉着一辆辆大板车,带着一车车的鱼去了县城的供销社,除了上交的部分,全都卖成钱。
这个年代的供销社有个好处,不管东西有多少,只要不是坏的,他们都会收购。
而且还不会压价,不会因为收了很多,而把价格压低,说是八毛钱一斤,就是八毛钱一斤。
村里每户人家,基本上都卖了五六十斤鱼,多的甚至是七八十斤,除了自家留点尝尝鲜,其他的都拉出来卖了。
因此每家每户多多少少都赚了有几十块钱,那叫一个高兴啊,回去的路上都是喜气洋洋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