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3(2 / 2)
见李文柏早就准备好了方略,钱邵元有些意外,但也没多想什么,毕竟人家叫他过来,必然是有所准备,这没什么。
李文柏的方略不算复杂。他打算以县衙的名义,与敬文斋合作。用活字印刷术作为技术支撑,以交合县作为试点,由钱邵元派人,在交合县城和各乡村,建立印书作坊。到时候李文柏这边,会让全县城的木工一起雕刻更多套木活字,投入到印书作坊的使用中去。不过,这开价仍是颇低,想来今后用了活字,这读书人想要买书,可就比过往便宜许多了!
“到时候书籍就从贵书斋上售卖,所得利润,六四分,县衙六,贵书斋四,如何?”李文柏笑眯眯地问道。
六四分并不夸张,毕竟李文柏出了这次合作最关键的一环——活字印刷术。而敬文斋只不过是提供少数人力,建造印书作坊的钱,以及销售渠道罢了。
对于这样的利润分配,钱邵元当然没有什么意见,他也知道,李文柏这么做,主要还是为了交合县的百姓。
作为陇右地区最大的书肆东家,他很清楚,在交合县城和各乡村,建造大型的印书作坊,可以为当地提供多少就业的机会。
这就等于是替交合县养活了千百人。
知道李文柏原来还有这样的良苦用心后,钱邵元对他的态度,立即变得格外的尊敬,并表示,将来在合作方面,有什么困难,敬文斋方面,都会尽力克服,尽量不会给交合县县衙和百姓们添麻烦。
有了钱邵元的这番保证,李文柏脸上的笑意更浓了,心想:“还是读书人好说话啊。一感动起来,什么苦活累活都给你揽过去。真是个好人啊。”
****
其实无论是造宣纸作坊也好,造端砚作坊也罢,还有印书作坊,其目的除了盈利挣钱,更重要的,还是为了振兴交合县的经济,充分利用整个交合县辖区内的所有劳动力,让所有人都自食其力。
只要此举一成,哪怕将来李文柏调任离开了交合,交合百姓依旧生活富足,就算遇到了灾年,也不至于饿死。因为交合县已经有了三架巨型机器,在不停的运作,这三架巨型机器,便是宣纸作坊、端砚作坊、印书作坊。
只要交合县这三样产业存在,那么交合的百姓,便永远不愁没有工作做,不愁没有经济收入。
而且李文柏还给交合百姓们提升了生活保障。那便是那五项公益政令。
没钱治病怎么办?家里穷孩子养不起怎么办?人老了没人照顾怎么办?穷困潦倒落魄街头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