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6(1 / 2)
,有错字不容易更正。最重要的是,如果要印刷的书籍页数很多,那么便要准备相当多数量的印刷版。这是极为麻烦的事情。
而李文柏想到的,则是活字印刷。
据他所知,就算是活字印刷术,也分很多种,主要都是原料的区别。北宋年间的,都是胶泥活字。所谓胶泥活字,便是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象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
但李文柏觉得这个太麻烦,书籍上的常用汉字得有三千多个,每一个都用这么来一遍,那还不得折腾到猴年马月?
所以他打算,采用木料,也就是明朝年间的木活字。
同样三千多个常用汉字,用木料雕刻起来,就轻松多了,找几个木匠,最多几天时间,便可以雕刻完毕。
想到这,李文柏便不再犹豫,决定动身出门。
说起来,活字印刷术的制作并不难,难就难在想法。
活字印刷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木活字,有木料就行,还有一个部分,便是盛放木活字的模板。模板最好用金属制成。
于是李文柏先是将木活字和金属模板的样图画在了纸上,然后叫上了李二和几个护卫,一起出了衙门,向着西市的铁匠铺走去。
到了铁匠铺,铁匠们一看县老爷来了,一下子都停下了手里的活计,就要参拜。
李文柏连忙扶起,示意众人不必多礼,然后将图纸交给了老铁匠。老铁匠看了好半天,愣是没搞懂。
最后李文柏指着图纸上面的图案,给他解释了好半天,这是铁板底托,这是格栅,这是固定支架。
说起来挺复杂的样子,其实整体来说并不麻烦,经过李文柏的详细解释,老铁匠终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表示没问题。
“只是可能需要点时间,大人……”
“没事,你尽管做,本官晚些再来取。”
说完,李文柏便没多久留,带着李二等人,去了木雕店。
这次李文柏只是将图纸给老师傅看了两眼,对方就明白了。木活字的制作,比起金属模板,要简单许多。说白了,就是先锯下相应尺寸的小木块,然后在木块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象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便可。
制作虽然简单,但毕竟要雕刻三千多个文字,需要一定的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