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页(2 / 2)
看着老师慈和的面孔,她心里不知怎么的有些愧疚,道:“老师,有件事我一直想跟您说。大概去年四五月份的时候,我接到了谢帕德教授的电话。十一月份的时候,又收到了他的邮件……”
谭老师似是猜到了什么,脸色有些凝重了。
苏允白轻声道:“他跳槽到新学校当系主任,邀请我过去任职……我已经答应了。”
第73章 霍启年的父母十分相爱,……
谭老师沉默半晌, 道:“是现在的工作有什么不顺心的吗?不用有顾虑,说说你的想法。”
苏允白摇摇头,“不是的, 工作上都挺好的。主要是……老师,我离四十周岁还有一段时间, 而这是个难得的机会。”
她到底不是个习惯于大声表露自己野心的人,于是说得很含蓄。
但都是混科研界的, 尤其谭老师还是其中的佼佼者, 苏允白只是说了一个“四十周岁”, 她就有点猜测了。
谭老师眼神微闪。
自然或者工程技术领域, 有两大久负盛名的计划, 一为中组部千人计划,俗称“大千人”;一为“青年千人”, 都是针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计划。
这两大计划,对于引进人才本身有一定的要求。从年龄上来讲, “大千人”要求五十五周岁以下,“青年千人”要求四十周岁以下。
除此之外, 这两大计划还要求候选人有海外博士的身份, 海外高校任职和工作经验……等等。
国内的科研环境,目前为止,还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经由这两大计划引入国内的科研人才, 配套的待遇和科研基金, 可以说是断档式的优越。
待遇还只是其中的一方面, 最重要的是,这部分引进的人才,往往十分受重视。倘若本人的实力再强劲些,若干年以后, 也许就能出现一个又一个的学科带头人,也就是所谓的“业界大佬”,影响力举足轻重。
这两大计划的申报,一般是以各大高校为平台。各大高校为了争人,开出的条件自然要优越。通常而言,除了国家给拨的资金之外,高校会再给出自己的待遇。倘若学校本身的名气稍微差了点,在待遇跟科研基金上,更要重重加码。
不客气地说,能招到大千人的,或者退一步,青年千人的学校,本身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实力。这是高级别的人才和高级别的院校才能玩得起的游戏。
苏允白博士毕业就回了国,虽然学历过硬,但到底没有海外工作的经历,名声平平。所以一开始,她跟A大签的就是普通的副教授合约。
虽然这些年她发展得不错,项目也能申请得下来,但她本身的待遇级别,跟走青年千人计划进来的,完全就不在同一水平。
她是个有野心的人,并且胜在还年轻,这时候不攒“资本”,更待何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