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页(1 / 2)

加入书签

高悦行正式搬进了乾清宫,一直飘在半空的心总算有了着落。

乾清宫是皇帝的起居之地,在那儿养孩子不合规矩,更何况他还一下放两个。

但是皇帝已不放心把李弗襄交给任何人了。

现在压在他心头,让他心烦的是另一件事。

李弗襄出生是,是按照孽种的身份对待的,并未载入皇室的玉牒。

这下可麻烦了。

祖宗传下来的规矩,玉牒不可轻易修正,有冒宗、乱宗之嫌,像李弗襄这样的情形,想再补上是不可能的了,可若是不能载入玉牒,李弗襄终其此生,只能是个名不正言不顺的皇子,一个见不得光的存在。

皇帝还没说什么,宗亲们一个个眼都瞪大了,原本安分呆在封地的几个皇叔,连夜上书请求回京恭请圣安,实则就为防着皇帝胡来。

李弗襄的风寒好了一些,热退下去了。

皇上发现这孩子十岁了仍不会说话,想逗他学几句,可他始终紧闭着嘴巴,并不买账。

当年安排在李弗襄身边的是个哑仆,是以李弗襄养了这么多年,不会说话也正常。

可皇上想让他堂堂正正的活下阳光下,一直这样下去是不行的。

于是,皇上亲自出宫,登门造访了柳太傅。

湖心亭中一层薄雪,炉上煮着茶。

柳太傅动手为皇上添上茶,道:“陛下何不心平静气。”

皇上闭着眼:“朕不精茶道,浪费了太傅的好茶。”

柳太傅说:“品茶本不分高低贵贱,况且这也不是什么好茶,十个钱便能买回一两的陈茶罢了。”

皇上端起茶,一饮而尽:“今年新上贡的雨前龙井,朕回头让人送到老师府上。”

柳太傅并不推辞,坦然道:“那臣先谢恩了。”

皇上终于切进正题:“朕的来意,太傅应早就猜到了吧。”

柳太傅微微一笑:“您上次御驾亲临,是为了三殿下……陛下一片拳拳爱子之心,如何不令人动容。”

皇上怅然:“……什么爱子之心,我这个父亲当得,简直糊涂至极。”

十年前,边境还冲突不断,西南饥荒连年,当今皇帝登基后,重农治荒,远徙西境,不过几年功夫,四海升平,八方宁靖,皇上在国事上无愧天下百姓,可家事上却搞成了一团糟。

当然,朝中重臣也并不关心皇帝的后宫有多乱,反正皇上不曾纳过什么高门贵女,再乱也乱不到他们身上。

他们关心的,是国本的稳固,是储君。

柳太傅:“陛下正当盛年,可宫中已经十年无所出了,臣斗胆,想问问陛下,于子嗣上有何打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