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7页(2 / 2)

加入书签

“你们几个就一起去,也好有个照应,回去好好准备,莫要懈怠。”最后那一句,是跟祝文乐讲的。

“是,先生,劳先生费心。”祝文乐等人行完礼,才离开。

汪夏山留了下来,和周先生交谈了好久,才离开。

思来想去,周举人都不愿这个学生就此放弃,但他知道自己这个学生为人执拗,轻易不想欠人情。

于是他没有说资助,而是借他银钱,若是日后还不出,就需要在私塾干活,以工抵债。

看着老师的模样,汪夏山同意了,老师待他的这份恩情,他难以回报。

祝文乐虽然并没有去朝堂的打算,但是见到先生这般为他们打算,祝文乐不愿辜负先生,不管结果如何,总要去试试才行。

距离两大书院招生还有几月,这几月祝文乐除了读书,还捡起来了自己的手艺,不过做的时间比原来少些。

这几年他有了不少想法,可惜没人陪他一起试验,匠人师傅们也有自己的活计干,根本没时间等着他。

祝父见儿子真的喜欢,又想到儿子也就这么个喜好,就放任了,让儿子去家里的庄子上去搞。

还雇了几个木匠师傅一起去,至于铁匠,岑竹县的铁匠少,都是官府管着的,他没这本事让铁匠跟着去。

看到熟悉的庄子,祝文乐感觉自己又回到前世的时候,他就是在这个庄子捣鼓各种东西的。

除了祝父,祝家其他人也一起过来了,美其名曰陪儿子(哥哥)。

独自留在家里的祝父:……不行,他也要去。

在庄子里待了半个月,周先生找上门来了,没办法,这几个学生里,他最不放心就是祝文乐了。

他的天分是少有的,也是他们中间最有可能成为进士的,但他的志向却不在于此,反而喜欢墨家,喜欢那些匠艺。

看着学生兴高采烈的样子,现在倒是像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了。

“先生你瞧,这是学生改良过的秧马,比之前的秧马更灵活,坐的更舒服,而且上面的能放置的秧苗更多,这是……”

周举人认真地看着、听着,不得不承认,这个学生在此道上也挺有天分的,要是能在此道上走远一些,说不定也能在史书上留下姓名。

察觉到自己的动摇,周举人立马让自己醒神,说道:“这些的确不错,但你要如何推广?”

“先生,百姓们都不是笨人,知道有能节省力气的好物,自然会来更换。这附近的田地都是祝家的,我们往日也会为佃户提供农具,这次换成学生改良过的,他们一用就能知道好处。”

“如此口口相传,附近的农民就会知道这些东西的妙用。这东西改起来方便,普通的木匠就能改好,而且学生舅舅就有一家木匠铺子,帮学生推广。”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