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页(1 / 2)
前世,祝文乐改良研制的那些器具就是这样推广开的,最后引起姚知县注意,帮着一起推广,今生他还是打算这样干。
他想着等自己成为举人,影响力更大,就不用等姚知县自己发现,直接引荐给姚知县便好。
“这些是利国利民的东西,为师帮你引荐给姚知县,这样,百姓们就能早点用上它们了。”
“不过你记住,打铁还需自身硬,你虽然在这方面有奇思,但科举之途还是要走。”
周举人不再阻止学生做这些事情了,但也不想让他放弃为官,于是另辟蹊径。
“你想想,就算你日后成为举人,但你能影响的也就岑竹县一县之地,这还是在姚知县愿意听取你的意见的情况下。那若是你能为官,成为一县之地的知县呢?”
“刚刚为师也看出来了,你啊,有想法,但不拘于是谁在做,既然如此,成为知县,你手下就会有一批匠人,到时候,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
祝文乐畅想了一下……
现在他这边的匠人都是父亲找来的,而且都是木匠、泥匠、石匠之类的,铁匠、铜匠什么的根本没有。要是当了知县,县衙里的工房可是什么工匠都有呢!
“先生,学生明白了,定会好好念书,成为进士。”
忽悠成功的周举人很欣慰,立马写了一封推荐信,把它们推荐给姚知县。
想到以后自己能拥有更厉害、更齐全的工匠们,祝文乐豪气万丈,决定用功苦读,目标放长远,从举人变为进士。
先生说的没错,在民间,工匠难得,朝廷则不一样,官府里有现成的工匠户籍册,还有匠人在县衙待命,还有比当知县更好的日子吗?
至于知县要管理县衙六房,要扶持当地民生什么的,祝文乐相信自己能找到解决办法,而且他制作、改良的器具,都是利于民生的,在处理政务之余研制器具,也不是不可行。
-
姚知县看着周举人拿来的东西,打量良久,他虽然不通工具之事,但看描述,这些东西用处极大。
不过这真的是一个长时间读书的秀才能想出来的吗?
于是他便问道:“这东西真是祝秀才改良的?”
“大人若是怀疑,过几日便和在下去祝家庄子一观,那些东西还在,对了还有几个木匠在,他们是帮着一块做的。”周举人说道。
为了自己的学生,周举人送了拜帖,亲自前往官衙后院拜访姚知县。
对于知县大人的怀疑,他早有预料,读书人大多是不下地的,如果是出生庄户人家的读书人,会着手改良这些,还说得过去。
而祝文乐,自小在县城长大,乡绅之家,怎会去想这些?
姚知县点点头,打算明日就带县衙里的人一起过去瞧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