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页(2 / 2)
林知恒翻看邸报,无言以对。
“沈岳的初衷并非诱杀而是招抚,如今东南局势演变成这样,总要有人担责,这是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沈岳替宁儿讨封赏是什么意思,你心里要有数。”
沈岳是冯阁老举荐的人,却借皇帝之手向林家伸出了橄榄枝;即便冯许两*党真的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王显这件事也无法成为许阁老中伤他的武器,因为朝廷一旦判定这件事错了,周伯年、林旭宁,都要跟着他翻船。
“我给宁儿去信。”林知恒说。
“不必告诉宁儿,思退是为官之道,沈岳有自保之心无可厚非。宁儿性子率直,一时怕也难以领会,他跟徐湛不一样,徐湛嘴上不说,心里比谁都看得透彻。”林知望道。
林知恒有些心累,宁儿率直,他这当爹的何尝不是。
“徐湛呢?怎么还没回京?”林知望问。
林知恒忽然笑了:“解元是那么好脱身的吗?大大小小的文会邀他登台讲学,省里要设鹿鸣宴,族里要开祠堂祭祖,连摆三天宴席,林家百来年也没出过解元,长辈们且稀罕着呢。”
林知望细细回想,当年他中了状元,也没闹出这么大动静啊。于是不阴不阳的说:“他索性留在老家过年,春闱时再回京城吧。”
林知恒连连点头:“您还别说,大伯父正有此意。”
林知望:“??”
作者有话要说:
解释一下,这里参照明代科举制度,读书人参加科举,首先要经过童生试,童生试分三场,县试、府试、院试,童生试每年一次,经过这三场考试,就成为了秀才,是士子的进身之始。
之后是三场大的考试,乡试、会试、殿试,每三年考一次。徐湛参加的是乡试,以省为单位,录取比例大约在百分之二,通过乡试的称为举人,乡试第一称作解元。
从范进中举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把一生押在举业上的读书人对中举的过热渴望。
普通家庭出一个举人就足以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所以越是有条件供子弟读书的人家,越重视家族里秀才、举人的产量,以保证家族长盛不衰。这就是为什么,出一个解元,族人要狂欢三天。
然后,望哥是殿试第一名状元,乡试的时候不是解元,不要以为考的上状元就一定考的上解元,这很难很难。
最后,因为状元还比不上解元的待遇,所以望哥吃(ao)醋(jiao)了。
又啰嗦了,不知道大家看明白没有(●—●)
第127章 最后一课
“真的?”怀王听到这个消息,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我就知道,区区考试,难不倒他!”
林知望看他发自内心的欢喜模样,是真拿徐湛当朋友,心里竟不知是喜是忧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