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9(2 / 2)

加入书签

  几个厨娘一边做饭一边闲聊,墨池只负责小公子的药膳,府里所有主子的膳食还是得她们来做。

  这几个月张妈和几个婆子已经适应了墨池的习惯。小姑娘总是在煲汤的空档拿本书看,从不和她们一起闲聊。

  不过她们也喜欢这个小姑娘,一方面是因为主子对她的重视。另一方面是因为小姑娘从不会因为元县令夫妇的重视而摆架子,见了她们姨姨婶婶的叫着,让她们这些人很舒心。

  富贵人家的下人们大概总是喜欢议论主子的是是非非,尤其是对议论主子的隐私敏感又执着。

  墨池今日便听见了一桩。

  ☆、第七章 矫揉造作

  元府的厨娘有四位,年纪都是四十左右,她们负责整个厨房的采买、灶头以及杂役等诸多事宜。事情多且累,好在主子们大多随和,对下人也宽厚。

  几个四十多岁的女子在一起最喜欢讨论家长里短,墨池这几个月已经听惯了,也养成了‘是非耳旁过,半点不留心’的习惯。

  但今日她们讨论的内容倒引起了她的兴趣。

  张妈起的头,说到了元府的大小姐元枚。

  这位大小姐今年二十有一,是元夫人所生的第二个孩子,比大公子元谋小一岁,四年前高嫁给了国子学李博士的嫡三子李宇宁,据说二人结缘是因为当年李宇宁与友人游玩儿到了宜阳县,结果在紫阳山偶遇,接下来就是一桩才子佳人的动人故事。

  李博士在长安官职虽不高,但家中嫡子娶一个七品县令的女儿却也算是门户不太相当。好在李博士家书香门第,对子女的婚姻并不强制干涉,因此李宇宁虽耗了些心神,最后也算顺利的把元枚娶到了长安。

  夫妇俩婚后琴瑟和鸣,羡煞旁人。

  唯一的遗憾便是无所出,这也成了夫妇俩的心病,这两年求医问药不知废了多少心血也不见效。

  如今李宇宁顶不住家里老祖宗的压力要娶个平妻,若说纳个妾倒也罢了,大不了生了孩子元枚自己抱过来养。

  偏偏夫家世代都是读书人,有着顽固的家训,注重嫡庶有别,历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