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2(2 / 2)
也是冬青手艺好,用两个锅也能做饭做菜,否则过日子怎么能少得了必要的家什?
要是家里人九月才搬进来,冬青不可能就这样对付五六个月,只得花钱买缺了的家什。
到时候李老汉四人再搬进来,家什就多了一套,完全是花冤枉钱。
瑾瑜把絮絮叨叨一封长信总结了重点,省得冬青再看一遍。
冬青听完家里人所有的顾虑,大致可以用一句话囊括,那就是不舍得。
舍不得刚种下的庄稼,舍不得从小生长的清水沟。
最重要,就是李老汉夫妻舍不得家里那几亩山地和土坯房,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瑾郎,你再书信一封,让爹娘把房屋田地送给大伯家,虽然大伯家土地与房屋总体比咱家多,但大伯家三个儿子,土地应该是不够的,加上咱家的就差不多够种。”
听闻此举,瑾瑜皱眉,道:“你知道娘与大伯母龃龉颇多,只怕宁愿让地荒废,也不愿意让大伯母占了便宜。”
“不是白送,请村长做个公证人,写个契约,地和房子无偿给大伯家使用。”
“但,日后若咱家要回去扎根,大伯家须立刻将房子土地归还咱家,两家家主摁上手印,爹娘和大哥大嫂就能无后顾之忧,随时收拾东西搬进来。”
冬青接着道:“没有被耕坏的地,这样的话看上去是大伯家占了便宜,但我们达到了有人打理房屋土地的目的,日后回去直接接手。虽然不大可能会回去,毕竟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瑾瑜点头,觉得十分有理,除了听到没有耕坏的地时重点偏了一下。
“那我这就写信。”
“嗯,你要把利弊分析清楚,让爹娘没有别的想法,否则她们可能还是放不下。”
瑾瑜按照冬青说的,逐一列了出来,家里的猪和鸡可以都卖了,剩下的粮食若是方便,倒是可以带进来。
一年下来,一家子的口粮都是一个大数目,能省则省。
这次,信送出去半月都没有收到回信,冬青也不慌,只能说明家里人采纳了她的建议,正在处理家中事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