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页(1 / 2)
还有那位坐在老教授旁边的同学,刚刚是掐了自己吧?
这些同学实在太难了,这是何等的如坐针毡!
门没关紧,宁知星正好能听见肖烨的声音,她仔细地听了一会,有些惊讶,肖烨讲的这些内容……好像真有点难!
如果没听错,这应该是肖烨两年前的一项研究成果,他引入了一种流发展方程去试着推导国际上的一项未能解决的重要猜想,通过几次学术报告会,国外学界对他的观点已经认同,现在大家正在尝试用这个工具去解决这个难题,肖烨也因此被人称为最接近这个猜想的人。
这部分的信息,宁知星是从报纸上看到的。
肖烨每次有新的研究成果或者受邀到外开学术报告时,都会预先和宁知星提一提最近的研究方向,这也是两人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之一,有时候忽然卡壳的思维往往能在交流中得到突破。
但他一般也只讲到自己的研究,对于研究之后引起的波澜,他一概是不去提的。
这点宁知星倒是挺理解,对于肖烨来说,数学世界很简单,找到问题、解决问题,当求解之后,除非有新的问题产生,否则在他看来,在得出答案的瞬间,这件事便已经结束,外人的认可对他来说并不重要,他喜欢的是解决问题的感觉。
不过他不在意,替他在意的人却有很多,肖烨因为常年出国参加学术报告,相比宁知星要更“出风头”一些,他经常登报,有阅读习惯的宁知星便很经常在报纸上了解好友这次研究成果的意义。
但……这应该不是绝大多数研究生同学可以接受的内容吧?
宁知星的疑问没一会便得到了解答。
肖烨的讲解前脚刚停,后脚教室里便齐刷刷地变成了手臂森林。
只是吧,这森林有几分参差不齐。
年轻的学生们,这时候两手平叠在桌上,一副与世无争的模样,倒是他们身边的教授和助教们各个非常踊跃,恨不得下一秒自己就站起来提问。
肖烨点了其中一位教授,宁知星认得这位教授,他应当是教微分方程的,这位教授来他们食堂蹭过一次饭。
被点起来的教授手上捧着本子,他专注地提问:“肖老师,你上节课提到了随机微分方程这一块的应用……我对这部分在和经济学理论交织建模上的应用有些困惑,你能深入地讲一下吗?”
他的问题一问出来,肖烨便自然而然地接过问题开始往下讲,隔着窗都能听到清楚地板书声音。
刚刚齐刷刷形成的手臂森林好像一瞬间就被砍伐完毕,教授们迅速埋头,露出或秃或勉强能看的发顶,开始做着下一轮的笔记。
旁边的学生们一脸习惯了的表情,看看讲台,默默地开始化身为没有感情地抄写工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