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2 / 2)

加入书签

  亲人已仙游,未聚儿孙楼。

  失亲之痛,哪会那么快痊愈呢?只望这位窦姑娘早日走出阴霾罢。

  第三日,窦宁儿已经能够下地,林霏身上的伤经过张大婶家中山货的补养,也好了四五成。

  这日天气大晴,张大伯和昨日刚从山里回来的老弟和大侄,下山进城赶集,卖了家里头的山货和耗费大半年才挖出的棒槌,顺道再带些过冬的物什回来。

  叔伯三人进了城,却发现长安城内戒备森严,来往的官兵不绝。

  好奇之下一打听,才知原来是有重犯在逃。又在误打误撞间挤入人头攒动的街口,更是看见了墙上悬贴的捉拿榜文。

  张大伯识字不多,但那“赏银三千两”却是一眼就认了出来。

  再看榜上画着的人头像,第一眼只觉得眼熟,细看之下——

  可不就是自个家中前半夜借宿的貌美姑娘么!

  一时之间,张大伯又惊又骇,心中已经认定那来路不明的兄妹二人绝非善类。

  再加上老弟和大侄在耳边念叨着“三千两”,头脑一热,张大伯揭了榜,火速赶往官衙。

  叔伯三人去了大半日未归,眼看着太阳已落山,林霏心中升起不祥的预感。

  以防万一,她先回屋收拾了她和窦宁儿为数不多的行李,又出去帮大婶择好菜。

  三人吃过晚饭后,各自回屋休息。

  夜半,主屋的大婶早已沉入梦乡,窦宁儿也已睡熟。

  林霏盖着被子躺在地铺上,闭上眼后,她的听觉愈发强大,逾过山林越过湖泊,百里开外的人声和脚步声不绝如缕。

  “到底还有多远?”陌生的不耐声音入耳。

  “大人,就快了就快了。过了这条河就到了。”这是张老伯的声音。

  林霏倏地睁开眼,即刻坐起穿鞋,又低声将窦宁儿叫醒,帮她胡乱穿上外袄,便拿上包袱,背着窦宁儿出门。

  走之前还在桌上留下通身仅有的一贯铜钱。

  二人不惊动一草一木地出了放山人家,林霏背着窦宁儿往相反的方向奔去。

  夜风猎猎,吹乱了窦宁儿的青丝,亦吹醒了她的瞌睡。

  她忍不住问林霏:“怎么了?我们这是往哪儿去?”

  呼出的热气瞬间消散在冷寒的空气里。

  窦宁儿以为自己声音太小,怕林霏未听清,还欲再问。

  就听林霏道:“官兵上山了,怕是来者不善。我们寻个安全的地方先躲着。”

  窦宁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