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23页(2 / 2)

加入书签

罗逸静静听着,忽然笑起来,揶揄道:“我发现你话变多了。”

荣石神色倏地一变,撇过脸去,闷声道:“以前是担心你会伤害族人,不想跟你说话,对不起。”

“没什么对不起。”罗逸神色真挚,“我反而得谢谢你和荣族长的宽容。”

荣石轻咳一声,硬生生转移话题:“定国公和长公主殿下他们回京了,也不知道朝廷会怎么对待咱们。”

他和阿爷决定归顺朝廷后,心里面还有些忐忑。他和族民们就像是无能为力的羔羊,等待着命运的降临。

罗逸安抚道:“总不会比之前更差。”

十一月初,霍延带人降服南方诸族,令副将与数千士卒留守三州,与楼菱等人一同回京述职。

京城下了一场雪后,气候更冷了。

楼喻上完早朝,哈着手来到勤政殿。勤政殿燃了炭盆,殿内温暖如春。

“陛下,先喝盏茶暖暖身子。”冯二笔适时端茶过来。

楼喻咕噜咕噜饮下,一股热流穿过喉管涌入胃袋,温暖瞬间席卷至四肢八脉。

身上暖和之后,他便专心批阅奏疏。

在吏部的整治下,而今大盛官府的公文书写尽皆言简意赅,节省了楼喻的时间,没一会儿便批了不少折子。

他又翻开一本。

这是孟州知府写的奏疏。

楼喻当年从京城出使北境,穿过的最后一道国门就是孟州城门。

他当时只顾着思考如何破解北境困局,没有仔细注意过孟州城是什么模样,只记得孟州城的驿馆特别冷,被子特别硬,烧的炭不仅少,烟还大。

这张折子上写的内容,再次勾起他的回忆。

奏疏不长,但言语质朴恳切,看得楼喻眉头不禁皱起。

他吩咐道:“去叫杨先生和范相来一趟,还有兵部尚书和财政部尚书。”

片刻后,四人齐聚勤政殿,均行礼问安。

楼喻让冯二笔将奏疏递给他们。

“都看看,看完说说想法。”

四人看完之后,互相对视几眼,兵部尚书段衡率先出列。

“陛下,孟州乃大盛边关,气候的确苦寒,臣以为,孟州知府这道奏疏应该并非虚言。”

奏疏上说,今年气候比往年还要恶劣,孟州乡野有不少百姓因无柴取暖而活生生冻死。营中的一些将士也抵御不了严寒,手足都冻坏了。

孟州知府写这份奏折,就是希望朝廷能够拨些炭送往边关,至少保证边关将士的生存。

北方是有炕的,但光有炕不行,还得有薪柴或木炭充当热源。要是没有足够的燃烧物取暖,有再多炕也白搭。

楼喻隐约记得,他当年去孟州时,放眼望去一片原野,看不到几棵树。如此一来,百姓的确很难寻到燃烧物。

他不由问:“孟州林木缺乏,百姓平日是如何烧水做饭的?”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