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页(1 / 2)
照他看来,华阳郡公那处之所以拥趸无数,与其说大家谋求从龙之功,不如说一群被逼到绝地的人抱团取暖。对圣上忠心有什么好处?华阳郡公还不够忠心么?
杨景澄不曾经历过早些年的事,对永和帝的感情没那么复杂。有些老臣伴了永和帝几十年,眼睁睁的看着他越来越偏执,那才真叫五味杂陈。此时杨景澄只觉得头痛,他前世虽不关注朝堂,但多少记得些大事,怎么竟全对不上了呢?可别告诉他,这股乱象直持续到十年之后。果真如此,那华阳郡公得接下个什么样的烂摊子啊?不是最后做了亡国皇帝吧?
由不得杨景澄胡思乱想,自古流民便是亡国的表征。堂堂江南都能土地兼并到了流民四起的地步,别处的景况更不必提。
“说来,章士阁手里到底还有没有粮?”杨景澄忍不住问道。
丁年贵摇头:“早卖干净了,本来朝廷拨的粮草就不多。何况今次的乱象,与他屯粮关系不大。彭知府倒是没屯粮了,没您在后头镇着,又有何用?还得朝中老大人们悠着点儿,给百姓们留点活路才好。”
杨景澄拿起笔,一面给颜舜华写回信,一面道:“老大人们恐怕对着家乡父老也无可奈何。但凡为官作宰的,都要拉扯亲族乃至街坊,否则必得叫人戳脊梁骨,也不招同僚待见。”
丁年贵蓦得想起了自家旧事,一时沉默。他这一生幼年娇宠,少年坎坷。谁见了都得道句可怜。可他亦明白,当年父亲贪污有多重,宗族借着父亲有多嚣张。说句鱼肉乡里并不为过。
世间事,有时候难以说个分明。就好比宗室子弟里,没有违法犯纪的么?哪怕素来严厉的华阳郡公做了皇帝,赶上宗亲犯事,他真能下狠手办了?果真如此,杨景澄在北镇抚司的时候,早不敢在大堂里大呼小叫了。他的肆无忌惮,正源自于坚信华阳郡公不可能对他下狠手。换个人试试?
丁年贵甩开纷繁的思绪,岔开话题道:“夫人在京中怕是为难了。”
“有甚为难的,”杨景澄轻笑,“她的事儿好说。夫为妻纲,此事我不认,谁也不能啰嗦,否则就是不给我面子。”说着他冷笑一声,“何况真献妻媚上的又不是甚新闻,哪个真死咬着不放了?不过是有些男人没担当,利用了老婆,次后翻脸不认人罢了。待我修书一封与我父亲分说明白,她暂别出门便罢了。”
说话间,杨景澄飞快的写好了两封信。因不打算从刘常春处绕弯子,许多话自然说的冠冕堂皇,尽是虚言。随手把信扔给了外头当值的侍卫,杨景澄又回头对丁年贵道:“要紧的是娘娘的心思。”
丁年贵笑道:“世子仿佛从未考虑过圣上的想法,亦不曾与圣上写过私信。”
“我不敢,”杨景澄笑了笑,“我其实在想,我是否已然到了旗帜鲜明站队的时候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