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5页(2 / 2)

加入书签

待地里发了苗,书院里的其他学子也坐不住了。

都是同学,平日里关系也都不错,哪儿肯看着别人累死累活,而自己仿佛游手好闲一般。

随着越来越多同学的加入,吴州城中的舆论也渐渐变了风向。无论男女老幼,都想看看这群往日里只会读圣贤书的白面书生,能鼓捣出什么东西来。

直到秋天的风一遍又一遍地吹过田野,江东书院的学子们赤着脚,挽着袖口、裤腿,不顾泥土污秽的从田里把硕果累累的番薯挖出来时,才终于体会到什么叫做“丰收的喜悦”!

从春到秋,整整半年的光景,学生们为了这又大又甜的番薯不知付出了多少的心血。

多少人被地里的虫子咬过脚趾,多少人在炎炎夏日中暑晕倒在田垄边上,又有多少人为了提水浇灌,被挑水的扁担压得两只肩膀都磨出了血……

当所有番薯全部收获完成的那一天晚上,郑院首嘱咐书院厨房为学生们煮了一大锅番薯粥。

那是学生们这辈子吃到最甜的粥,那个味道,此生难忘。

有的学子吃着吃着,甚至竟哭了出来,也不怕别人笑话,只是说——他终于明白了什么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郑院首说明日要在状元酒楼摆庆功宴。这可是咱们书院的翻身仗,要叫吴州城里那些狗眼看人低的人好好瞧瞧我们的本事!”

既算清楚了账,那接下来就该他们“耀武扬威”了不是!

“对!”另一个学生也附和起来:“子宽兄、逸飞兄,你们可有什么好想法,让咱们好好出一口恶气!”

“这有什么恶气好出?”谢英站出来反对道:“咱们成功的消息已经传了出去,那些人脸上臊得慌,自然不敢再提以前。

或有那脸皮厚的人,说不定明天还要来蹭咱们的庆功宴呢,到时不用咱们做什么,那些人自会对诸位学兄客气有礼的。”

谢英说的正是这个道玻那几个人这才歇了小心思。

第二日中午,状元酒楼一派热闹景象。

江东书院的学子们个个意气风发的,席间推杯换盏,高谈阔论,引得酒楼外的人都不免驻足围观。

因为有很多学生的大肆宣扬,如今满吴州城都知道了江东书院在一位名叫唐桁的学生的带领下,种出了能解决饥荒的粮食。

虽说大家也没见过,但见他们这般高兴的样子,也不免存了几分希冀。

“郑先生!宋先生!”

正热闹间,酒楼里来了三个穿着富贵的男子。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