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33页(1 / 2)

加入书签

但他们唯一的机会就是从海上登陆趁薄奚氏不注意偷袭的时候,之后薄奚氏很可能会驱赶平民百姓来对付他们,所以李不厌他们应该会很难。

若是能够让其他乌桓氏族将目光放在薄奚氏身上,甚至去攻打薄奚氏,那么李不厌他们的压力应该能够减轻很多。

反正乌桓内讧的话,薄奚氏就算驱赶大汉百姓也没用,对方可不会因为不想伤害自己人而留手。

李息点点头:“找个机灵一点的乌桓人让他通风报信去吧。”

李息手下的一名校尉有些担忧说道:“若是如此,火药桶的事情怕是瞒不住的,让乌桓提前得知消息……会不会不太好?”

副将敲了那个校尉的脑壳一下:“瓜娃子!现在你晓得火药桶了,你有得办法莫?”

校尉揉了揉头想了想,好像……还真的没办法,这个要怎么抵抗?再结实坚硬的城墙好像都抵不过火药桶的威力,尤其是城墙,现在的城墙一般都是木制,不过只要不是金属制成似乎都没有什么大用。

实际上如果刘谈在的话会告诉校尉,以现在金属冶炼的本事,就算是金属制成的大门都不一定抗得过火药桶,无非就是剂量大一些罢了。

李息派人将谣言传了出去,然后给刘谈写了捷报,顺便将这次的作战报告写了一下。

说实话,写捷报的时候他一点也不发愁,这东西基本上是有一定格式的,反正就是先写我们赢了,然后再吹一下大汉士兵作战神勇,他作为将领指挥得力,然后再报上去伤亡和俘虏,这就齐活。

唯一让他为难的大概也就是这个捷报看上去比较像是假的,因为他们有伤无亡,这在战争之中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不过这还算好的,他不知道该怎么写的是作战报告,感觉总结来总结去就一句话:发射了火药桶,炸开了对方城门,没了。

最后李息干脆当做给刘谈叙述整个作战过程的信一样写的详细了一些。

刘谈在接到这封信的时候正在担忧,李不厌那边还没有消息,李息这边还没消息,就算燕国这边开始建各种作坊都不能让他开心。

这些作坊除了一部分是蒸馏酒精的以外,剩下的都是将来用来加工豆制品的。

去年种的那些小麦和水稻都是依靠着温室才顽强活下来的,刘谈直接让他们一点点降低温室的温度,能够活下来的植株的种子保留,然后一代代培养下来,争取早日产出适应北境国环境的水稻和小麦。

不得不说,那些植株连北境国的气候都不能适应,那更不能适应燕国这边的气候了。

黄米和小米在这边长的也一般,倒是大豆长得不错,这一片土地都很适合种植大豆,他就打算让百姓们改种大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