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8页(2 / 2)

加入书签

这原本是极好的提高皇帝办事效率的法子,毕竟九五之尊也是人,精力总是有限的。但是既有了这样的规则,便有空子可钻。秉笔太监的隐形权利,也变得极大。

当然,八百里加急的密折,是任何人不能拦截的,一经发现,按谋逆论处,当诛九族。

慌了神的甄贵妃还真给自己常用的秉笔太监下了令,那太监一听,就跪下了,哭道:“娘娘,我虽只是个阉人,到底还有父母子侄,娘娘饶了我吧!”说完,就砰砰磕头。

甄贵妃正要动怒,其身边亲信进来,在甄贵妃耳边说了一句话,甄贵妃听得大惊失色,连发怒都忘了,颓然的跌坐在罗汉榻上,摆了摆手,让亲信和那秉笔太监都退下。

那秉笔太监死里逃生般出去了,甄贵妃见了以前时时在自己面前表忠心的人竟是逃也似的退出自己的宫殿,惨笑了一下。

方才亲信进来就说了一句话:“扬州巡盐御史的密折又到了。”

甄贵妃便回过味儿来,知道回天乏术了。能做协理六宫的贵妃,甄贵妃该有的智商还是在线的,知道密折能有第二道就有第三道。自己在秉笔太监中安插了人,但大多数秉笔太监还是忠于皇上的,更有甚者,也有偏向太子的。

自己的人能盗出一道密折已是担了莫大风险,若是林如海的折子一道接一道的来,自己定是拦不住的。再则,若是某道落在了东宫的人手上,自是忙不迭的呈到御前。

甄贵妃看清形势,只得非常适时的病倒了。

就这样,密折呈到了太宗皇帝的龙案上。

一目十行的扫过,太宗都以为自己看错了,又仔细看了一遍。“岂有此理!”太宗将折子往龙案上一拍,茶碗里溅出几滴茶水在桌上,戴权忙躬身上前把茶碗旁的折子移开,口中劝道:“皇上息怒,宁院正说您不宜动怒,皇上还要爱惜自己的身子啊。”

听到不宜动怒几字,太宗皇帝喘了几口粗气,到底努力平息了怒火,隔了一阵子才道:“朕看他们就是瞧着朕不宜动怒,故意想气死了朕,好取而代之!”

此话一出,戴权吓得马上跪下了,道:“皇上,皇上春秋鼎盛,大灵朝国泰民安,全国的子民都惟愿皇上身体康健,鸿富泽被万民。”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