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0页(1 / 2)

加入书签

轻轻抚摸着这些棉衣,胡安想起了那封从秦川而来的书信,想到了书信中那一句句严正的jiāo代,胡安的心中在默念:老师,学生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陇右道属下的秦川,是前户部尚书郑濮存致仕之后,所迁居之地。从秦川而来的书信,正是郑濮存的手书。

胡安,是郑濮存的私淑弟子。他们虽然没有师傅的名分,却有师徒之实,胡安,私底下是称呼郑濮存为老师的,他对郑濮存恭敬信服至极。这一点,京兆没有官员知道。

沈华善若不是因为当年为了沈宁,为了沈宁对郑少宜全义,也不会知道这一点。在备荒粮一事出现之后,京兆的沈华善,第一封发出去的书信,就是送往秦川,送往郑濮存的手中。

当年沈华善因为沈宁之故,全了义,暗中为郑濮存求了qíng,使得郑濮存得以顺利致仕,可以从京兆乱局中抽身。

郑濮存感念这一点,离开京兆的时候,曾对沈华善许诺,若是有所求,他必定会还了沈华善这一番求qíng之恩。

沈华善之所以会在这个时候想到郑濮存,是因为郑濮存有过一个附加请求:对户部侍郎胡安差一点。

胡安是因为郑濮存的提携,才得以任户部侍郎一职的。长泰帝因为chūn熙宫之事,对郑濮存厌弃,自然,也不会对胡安有多少好感。

这些年来,江成海对胡安的不待见,是为了让先帝放心,这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保护。不是所有的不待见,都是立心不良的。

也由此,沈华善才知道胡安乃郑濮存的私淑弟子。原本沈华善也没有想到会有再联系郑濮存的一天。

可是江成海受备荒粮之累,户部唯一能做主的就是胡安了。

于是才有秦川这封来信。

当年沈华善对郑濮存全下的义,由胡安来偿恩了。

一饮一啄皆有前定,这话的确不假。

沈华善怎么都想不到,当年的全义之举,会为他带来如此大的福祉。如果没有胡安居中调度,他必定和五万招讨司士兵,都折在河内道了。

第四百零五章暗中jiāo手

胡安是郑濮存的私淑弟子,卞之和自然是不知道的;就算是知道这一点,他也不知道当年沈华善和郑濮存之间的往来,所以此刻,他才会将那一大批做了手脚的棉衣,送到胡安的手中。

已经核准无误了,装箱贴封吧。御史大夫龚如熙带着御史中丞杨简锐等官员,核查了由户部划拨出来的厚实棉衣,这样说道。

杨简锐曾在太子詹事府做过右庶子,和沈华善的关系非同一般,为了避免露馅,龚如熙专门jiāo代了胡安,由杨简锐检查的那几箱棉衣,全部都是真正厚实的棉衣。

见到胡安示意一切已经妥当的眼神,龚如熙看着那些贴封的箱子,心里感到满意。这一路上,兵部的官员都不会打开这些箱子了。

至于到时候会不会有人发现这棉衣里面的真相,龚如熙一点都不担心。正如卞之和所说:到时候沈华善吃了败仗,河内道的局势无法控制,谁会管这些棉衣的真相?只要御史台不究,还会有哪个官员在意这些事qíng?

对于这个说法,龚如熙深以为是。当然,他更看重的,乃是卞之和不断送来的重金。

明年,就是景兴元年了,一朝天子一朝臣,他明年就要致仕了。满打满算,也就是三个月的时间,他要在致仕之前,尽可能多的敛财。

这是他心中早就有的打算,不然也不会答应卞之和去做这些事qíng。

想到姻亲卫良查致仕后的凄凉,龚如熙再一次坚定了心中的想法:我致仕之后,哪管朝廷乱象横生!我只管我之家繁荣富足!在此之前,一定要准备足够多的钱财,这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官员在位之时,宾客盈门,门庭永远不会空虚;致仕之后,人走茶凉,门庭冷落,这是必然的qíng况。但是从卫良查的身上,龚如熙仿佛预见到了自己致仕之后,会是什么样的凄惨qíng况,这令他胆战心惊。

卫良查原是以二品河内道观察使致仕的,只是临致仕之前,河内道出了官员舞弊案,在长泰三十六年的考课中,被考功司和御史台的官员查了出来。

这样一来,卫良查就为长泰帝所不喜了,致仕之后的待遇,远远不如同时二品的尚书右仆she甘明泉。

龚如熙的孙女嫁入了卫家,因为龚如熙才会对卫良查的qíng况如此熟悉。卫良查致仕之后,少的,不仅仅是二品官的俸禄,还有隐藏在俸禄下面的各种孝敬,这才是卫家收入的大头。

卫良查致仕之后,子孙也没有多少出息,多是五六品的京外官,根本就没有子孙可以接过卫良查的荣耀,卫良查那微薄的赍银和每个月少得可怜的俸银,根本就不足以支撑卫家开支所需。

现在的卫家,已经是外qiáng中空了,甚至可以算得上是入不敷出。

在龚如熙看来,卫家已经完全落败了。他想到龚家的qíng况,和卫家何等相似,他怕龚家会重蹈卫家的命运。他是三品高官,儿孙都是靠荫封为官的,在官场权力这一个层面上,他的子孙都不能接上他,那么为了家族以后的发展,就只有尽量敛财了!

只要有足够多的钱财,用来打通官场上的关系,就算儿孙辈做不了三品京官,但是在家族的供养滋润下,曾孙辈,总会有人接得上来的。这就是龚如熙所作的打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