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70页(1 / 2)

加入书签

一惊过后便是一愁,整张脸都皱了起来。

不必担忧,我看你做的很好。库莫提一直没孩子,所以没有几个人知道他很喜欢小孩子,此时的表qíng柔和的能够溺死仰慕他的女人们。

快上去拜见陛下吧。

是,谢您的提点!

拓跋晃这才展开笑脸,半惊半喜地穿过主殿,往后面的小楼而去。

库莫提看着拓跋晃以他这个年纪所没有的稳重说话行事,不由得心中一动,也浮想联翩起来。

陛下已经有了两个儿子,太子殿下又如此不凡,我是不是该娶妻生子了呢?宗室被压制的如此厉害,总不会有人再揪着我当大旗了吧?

孩子啊

库莫提突然想起了花木兰,又想到她没有癸水,忍不住叹了一口气,惋惜地摇了摇头。

***

这一次的大朝,注定要被无数人记住。

每个月一次的大朝会,对于朝臣们来说都有着无比的意义。哪怕是对将领们来说,想要论功行赏,除非陛下正好巡视到营地,否则都是在大朝上颁布奖赏的。

贺穆兰参加过无数次的大朝,却没有哪一次像这样万众瞩目过。

也许是因为这么久流言蜚语的日子以来,贺穆兰是第一次参加朝会,又可能是因为宫变之后,她去南山住了太长一段时间,消失在人前太久,以至于从宫门外等候开宫门开始,就不停的有大臣和武将前来攀谈。

贺穆兰一面客气的和他们客套,一面心中在暗暗叹息。

如果拓跋焘能答应她的请求,这恐怕是她最后一次参加大朝了。

征伐北燕有功的库莫提和古弼、拓跋丕等人才是今天的主角,被押解回来的北燕王和王室明显没有得到赫连定那样的待遇,只是作为俘虏的身份被宿卫们看守在殿前。

等一会儿开始大朝,拓跋焘将会接受他们的降表,宣布北燕这个国家彻底消失在世上,取而代之的是疆土更加广大的魏国。

这样的大朝会下个月或者下下个月后还会再有一次,那就是北凉使团回到平城之时,而现在因为宫变和各种流言的缘故,拓跋焘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用胜利冲淡所有人的不安了。

贺穆兰嘴角含笑的跟在众位大臣之后,用自己的眼睛见证着这在历史中都不可能看见的一幕。

花木兰在世之时,这位北燕王是逃到高句丽后被高句丽王抢劫一空后杀掉的,对外宣称bào毙,现在能留下一条xing命,其实已经是老天开眼了。

冯弘整个人瘦的形销骨立,可见从龙城到平城的路途绝不是什么游山玩水的好行程。他整个人几乎是被丢到了地上的,勉qiáng支撑着王者的尊严,恭恭敬敬的封上降表、去国之书,对着拓跋焘口称天子。

群臣欢声雷动,鲜卑语和汉话的歌功颂德之声不绝于耳,拓跋焘也是喜不自胜,在接受了国书之后,开始进行封赏和颁赐。

首先封赏的当然是黑山大元帅拓跋提,也就是库莫提,而后是负责后勤和调度的古弼。

若gān人还在高句丽赶回平城的路上,用不多久也会回到平城,但对他的封赐已经在朝中赏下了。

若gān人因为活捉高句丽王有功,被封为定北将军兼幽州牧,负责北燕原本幽州地方的治理,协助冯弘已经归顺魏国、一直被王后迫害的几位王子治理辽西地方。

名义上是协助辽西王,实际上大半是监视他们,防止他们会反叛。

对于从未治理过地方的若gān人来说,这个□□已经可以笑傲同辈的很多贵族子弟了。

贺穆兰忍不住发笑,若gān人其实最怕冷,冬天还要人一人二暖手暖脚,真不知道到了高句丽那种地方,他到底是怎么保持战斗力,还拿下高句丽王的。

等他回来了,真是要问问到底发生了什么。

随着封赏一道又一道的赐下,北燕的赏赐基本封赏完了,接下来的就是宫变之后的封赏。

宫变虽然很快就被镇压了,但造成的影响十分深远。除了大批宗室和国戚落马,也有许多往日不曾发现的鲜卑贵族也参与了此事。

汉化的变革越来越深,这样让许多以部落奴隶制为基础壮大的鲜卑旧族们感到害怕,甚至想要用其他的力量qiáng硬地中止这种变革。

可以说,这一次的宫变,拓跋焘固然扫除了不少阻碍,但对于他有利的军中力量也被削弱了太多,汉臣又有了逐渐独霸朝堂的趋势。

拓跋焘毕竟是拓跋鲜卑的大可汗,不可能动摇自己的根本,随着这次的封赏,拓跋焘将宫变势力之中夺取的势力再渐渐分还给鲜卑大族,就像是一块大饼从左手转移到右手,总归还是没有掉到地上去。

武阳侯独孤伽卢之子独孤诺,云中人氏,善骑she明忠义,于宫中之变时赏

殿中侍宇文澜之子宇文宏,武川人氏,xing通敏,于宫变之时救援东宫有功,赏

征北大将军卢鲁元之孙卢忠、卢群赏

崔浩司徒兼太子太师

拓跋乾伯

封赏一道又一道的赐下,崔浩更是凭借着一直以来的功绩被封为了司徒,更进一步,已经登上三公之位,可谓是位极人臣。

一片封赏之后,众人都忍不住纷纷看向贺穆兰去。作为救回太后、第一个前去救驾的功臣,贺穆兰会得到什么封赏,直接决定了她未来的前程如何。

如果拓跋焘此次对贺穆兰不赏或者轻赏,那就说明那些绿帽子的流言蜚语还是成功的离间了君臣的感qíng。

虎贲左司马花木兰,xing果决,有度量,出使北凉有功保护孟王后护送世子于宫变之中

那礼官读着贺穆兰的功绩足足有三四分钟,直听得一群朝臣心中有了准备,这才读出赏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