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页(1 / 2)
倒是刘宋第一时间陈兵北境,一副防范魏人南下的样子,这更加让拓跋焘等人确定了宋国在魏境有大量的细作,甚至很可能就是魏人报讯,否则宋国的防御速度不会这么快。
正因为如此,待狄叶飞听到自己的老师当堂考验他,稍微思考了一会儿,回答道:一是跟随花将军行军,了解了大军行军过程中扎营、补给、沿路州郡的布防等办法;二是学会了估算大军补给的用度数量;在次,虽说没有打起来,但这是我第一次带虎贲军出征,彼此之间也磨合的不错
崔浩满意地捻了捻胡须:不错,让你去,便是为了让你学学如何行军。至于没有打起来,对于我们来说却是更好,打仗打的就是粮糙和补给,能够不费刀兵,不耗粮糙的取胜,若我大魏多几个花将军这样的将军,我们也不必每天头疼怎么挤出财帛来了。
哈哈
哈哈哈
几个在场的大人闻言后大笑了起来。
整个袁家邬壁有八百七十多户,共计三万余人,其中青壮两万余人,小孩和老人一万余众,具体数字有薛安都统计过了。袁家三族亲眷四百多人,除了年幼和年老不适宜奔波的留在陈郡府衙大牢,其余的都已经押解进京。
贺穆兰想起一路上那些养尊处优惯了的贵人们,忍不住生了恻隐之心。
他们大多数并不知道袁喆行的是何等灭绝人伦之事,只以为袁喆试图造反牵连了他们,满心期冀着陛下能明察秋毫,饶他们的xing命。
古时候造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连坐九族都是常有的事,首犯更是五马分尸、凌迟处死,所以袁放愿意为了袁家上下去做这个家主,其实已经报了不得善终的觉悟。
他若不做家主,便是袁化出来当家主顶罪。可以袁化的身体qíng况,恐怕没到平城就病死半路中。
可笑袁家先前还为了家主之争弄的险些内讧,殷氏更是带着孩子投奔了娘家,以求日后东山再起
等等,莫非袁放是故意的?他那时控制着袁家的甲兵,别说女人和孩子,就是一只狗也跑不出去。
他竟又在她的眼皮子底下算计了她一回,让小侄子逃出牢狱之灾!
花木兰,你在想什么?
拓跋焘唤了贺穆兰一声,见她没有回应,于是高声又唤了一回。
啊,没什么。贺穆兰御前走神,也是心虚,立刻摇了摇头:在想袁家老小,心中有些不忍。
好在拓跋焘一直知道贺穆兰心软,但他毕竟是位帝王,不会因为贺穆兰的心软就宽恕了袁家之人。
袁家用活人做这种恶事,就算袁喆已死,协助者却不可姑息。白鹭官务必查出各地劫掠人口的从犯,至于袁家曾经参与过此事之人,统统秋后问斩。袁家家主袁放戴罪立功,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与诸官商议后再行发落。
他想了想,又继续说道:袁家男丁充没奴籍,袁家女眷嫁出者一概免罪,其余女眷罚没为宫婢。正好后宫又要来女人,人手不够用
拓跋焘想着这么多会识字的女人实在是窦太后的好帮手,心中不由得也满意了起来。
贺穆兰闻言松了一口气。在宫中做官婢,比卖到官署里做官jì或者其他女奴要好的多。至少会识字的世家女子在宫中都会得到很好的对待。窦太后便是大族犯事的女眷出身。
只是男丁就惨了点,充没了奴籍,魏国男奴最多的不是去修建防御工事就是在军中做军奴,都并不是什么好差事。
只希望袁家的男人会的本事多点,负责发配官奴的署衙里也许会将他们送去一些朝廷官员人家做账房或者管事之类,否则发往边关,就是九死一生了。
贺穆兰和狄叶飞留在殿中为诸位大臣答疑解惑,直到傍晚才回。临送出宫门的时候,素和君将两人悄悄拉到了一边,小声和他们透露了消息。
陛下想要变法,在袁家原本的领地推行三长制,崔太常和一gān宗主出身的大族之后极力劝阻。明日上朝,陛下肯定要提出此事,两位
他为难地看了看狄叶飞:最好明白自己该如何奏事。
狄叶飞听了素和君的话,先是还没明白过来怎么回事,待贺穆兰也用担忧的眼神看向自己以后,立刻明白了过来,激灵灵地打了一个哆嗦。
难怪崔太常刚刚突然要在殿前考校他,原来是为了提醒他他是什么身份!
狄叶飞是崔浩的弟子,可狄叶飞又是拓跋焘重用的年轻将领,而且是贺穆兰政治上的盟友和私jiāo很好的朋友,所以他夹在其中,必定是两方为难。
但他作为曾经前往袁家的副帅,在这件事上也是有一定的发言权的。尤其他们进入袁家邬壁时几乎被整个邬壁的男女老少用jī蛋砸破脑袋,说明南方的宗主和百姓都并不希望邬壁消失,这些也是事实。
崔浩等汉臣的顾虑也不是完全为了私利。
可对于拓跋焘来说,他自然是希望国家的财政收入能多一些,地方上的势力能小一点,这就和地方上有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个时候,就要看谁掌握的武装力量更大了。
拓跋鲜卑的骑兵天下闻名,南方又久不兴刀兵,若真因为此事生了动乱,少不得贺穆兰和狄叶飞又要领兵重回故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