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页(2 / 2)
东宫那边同样收到了消息,太子对顾巍这个外祖父并没有多深的印象,顾巍就是典型的想要扮猪吃虎,结果到头来,在许多人眼里顾家就真的变成了猪,不负曾经的印象。
太子也就是对承恩公夫人比较熟悉一些,对于圆滑世故的顾巍,并不算熟悉,他不指望承恩公府对自己有什么大用,他想得没有圣上那么多,但是却对顾家有了新的认识,别的也就罢了,起码能屈能伸。但是,这样的存在难免可能会对顾衡有些影响,这让太子有些担心。在太子眼里,自家这个小舅舅对于人情世故并不是很上心,只怕玩不过顾家人。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太子沉吟一番,便干脆做出了安排。
第63章
顾衡根本不会跟顾家人玩什么小心眼, 顾衡一直认为,阴谋诡计这种东西,只有在实力相近或者是弱者对强者的时候才会使用。就像是大象哪怕是面对狮子, 直接奔跑踩踏过去,也足以让狮子望风而逃了!顾家虽然是庞然大物, 但是顾衡早就不是他们能拿捏的了!现在的问题就是,顾衡一个人就抵得上一个家族, 他搞出来的这些事情,将来差不多都能配享太庙了,所以就算是顾家威胁将他逐出家族,对顾衡来说,也是不痛不痒的。而顾家呢, 如今虽说依旧顶着个承恩公的名头,看起来似乎也是人才济济的模样, 但是, 几个入仕的, 说好听一点干的都是清贵的活,但是真要说起来,清倒是清了, 至于这个贵, 那就有待商榷了!摸不着实权, 那么,所谓的贵不过是空中楼阁罢了。
顾家如今就是这样, 只有虚名,没有实际的权力,尤其,元后去世这么多年, 就算是太子,对这个外家也不甚亲近,或者说,太子亲近的只是顾衡,时间长了,就算是再迟钝的人都感受到了其中的意思。在京城这种地方,爵位这种东西算什么呢!顾家又不像是顾衡,顾衡的爵位是类似于隋唐时候的那种,是有实封的,而其他的爵位,最多就是赏赐一些爵产,这种爵产在爵位到头之后,是要被朝廷收回去的。
顾家爵产倒是不少,问题是,顾家缺的根本不是这个,顾家的影响力如今与日俱减,以前的时候,他们还有耐心,但是时间长了,他们的耐心也已经快要没了。顾家一些族老在知道了京城这边的情况之后,甚至跋山涉水进京,要顾巍将顾衡叫回来。
问题是,顾衡都被赐了侯府了,过不了多久,都能封公,顾家也已经分了家,所以,让顾衡再回所谓的承恩公府过那种憋屈的生活,用脚趾头想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顾巍也明白,值此大变之际,顾家也到了改变的时候。事实上,除非是那等食古不化的腐儒,精英阶层其实对于变革并不会感觉太迟钝。就像是当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许多学派就非常迅速地给自己披了一身儒家的皮,只是在传承几代之后,就真的融入到了儒家的体系了而已。科举刚开始出现的时候,世家的确对此极为反对,但是很快,世家就意识到,科举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比起寒门来,世家在这上头更占优势,无论是人脉,还是知识面,世家都能吊打那些寒门士子。寒门士子若是有出众的,也只有投靠世家,才能得到一个不错的前程。也就是当时那些世界接连遇到几个不讲道理的,如武则天,将世家大杀特杀了一通,后来,又是安史之乱,中晚唐的时候更是战乱连连,等到五代十国之后,世家就差不多彻底衰落,这才给了寒门相应的机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