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7页(2 / 2)

加入书签

可惜的是,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太子如今在朝堂上的实力已经非常强了,他要是真的立下军功,难不成回头让圣上禅位吗?

因此,圣上一番权衡之后,直接否决了太子请战的想法,至于英郡王,圣上犹豫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给英郡王一个机会,当然,不是上前线的机会,而是让英郡王镇守玉门关,监视那些内附的北戎部族。

英郡王对此很失望,这又不是拒敌于国门之外,此次大军是要直接在草原上开战的,玉门关那边就是大后方了,英郡王能做的,无非就是防止那些北戎人生乱,另外就是接手一部分的后勤工作。如此,就算是有军功,也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

但是圣上理由也很充分,这一次大战非同寻常,不是什么普通的战事,英郡王虽说熟读兵法,对于北戎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毕竟从未真正上过战场,无非就是纸上谈兵,不能因为他是皇子,就将二十万大军的命运寄托在英郡王身上。

英郡王闷闷不乐地回去,他手底下也有几个幕僚门客,愿意给英郡王做幕僚门客的,本身就存着投机的心思,指望着英郡王日后能够荣登大宝,他们以后便是从龙功臣,可以一飞冲天!这些幕僚门客凑在一起一番商量,得出的结论就是,圣上是想要平衡英郡王和太子之间的实力,太子不能掺和此次大战的事情,那么,英郡王就不能立下足以威胁到太子地位的军功,所以,即便是圣上愿意让英郡王历练一番,也只会给他一个听起来很重要,实际上很难干出功劳的差事。

这些幕僚的结论让英郡王恼火不已,他承认,太子读书挺在行,问题是,又不是考状元,读书读得好又怎么样?

英郡王因为从小的教育,对于皇位是非常渴望的,他是庶长子,身后还背负着母族妻族为代表的勋贵的利益,何况,他这些年作为英郡王,手掌权柄,一呼百应,而若是不能得到皇位,他面临的局面就是如同自己的叔叔们还有其他的宗室一样,被宗人府当猪一样养着。宗室有爵位的,除非是在宗人府做官,否则的话,不能在外朝担任什么实职。一直到宗室的爵位到了头,他们才有资格参加科举,或者是从军,或者是寻找别的出路。

一想到未来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就会面临这样的困境,英郡王就不寒而栗,他不愿意沦落到这样的下场,而同样,跟随他的那些人,也将筹码都压在了他身上,一旦他失败,他们就算是不会被满门抄斩,也会一落千丈,从京中的豪门,直接落魄下去。

想着圣上从小就偏心太子,英郡王愈发不平起来,心里头将东宫诅咒了不知道多少遍,又想到之前东宫嫡长子出世没多久,就有人鼓吹着要将那个还在吃奶的小东西立为太孙,英郡王只恨不得直接跑到圣上那里质问一番。可惜的是,他是真没这个底气。英郡王也不知道是不是得罪了送子观音,连续四个孩子,不管是嫡出,还是庶出,都是女儿,本来有个庶妃生了个儿子,结果还没满月就夭折了,前段时间,英郡王妃石氏终于又怀上了,根据太医的意思,这次八成是个儿子,这才让英郡王松了口气。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